時間:2019-06-01 09:39 分類:百家姓 作者: zeng yu 咨詢大師
各地羅氏族譜大全,開啟羅姓的族譜的大門,為你介紹羅姓家譜的一些歷史和故事,我們提供了羅姓家譜,羅姓族譜、.羅姓家譜,羅姓族譜.為你提供更多的參考!
羅姓家譜就是羅姓人家的世系族譜,羅氏是中國流傳久遠的姓氏,家譜的修訂是基于“敬宗收族”的觀念與目的,以加強家族團結(jié),鞏固家族制度。羅氏族譜最早者,可能為修于宋代開寶年間的“豫章羅氏” (俗稱“柏林羅氏”)族譜。
家譜淵源甚早,一般都推始于《周官》,實際上《世本》乃是我國譜牒最早的著作,司馬遷《史記》的世表、年表取法于此,實為后來家譜宗譜之濫觴。在譜學發(fā)展史上,經(jīng)歷由專官之掌,演為專門之學,最后變?yōu)樗郊抑V這樣三個發(fā)展階段(參見邵晉涵《南江文鈔》卷六),修譜也經(jīng)歷了魏晉南北朝、唐、宋 元明清三個發(fā)展高潮。尤其是清代可說已達到頂峰,有人統(tǒng)計,“宋元以來,清人修譜最多,保存至今的族乘,至少在二萬種以上,清人修的占重要成分,且質(zhì)量較高”(《清人社會生活》)。到了民國,修譜之風仍不少衰。“考我國古代社會,夙重宗族。自大儒歐陽氏、蘇氏創(chuàng)譜牒制后,千百年來言家乘者,遵制法古,群相倡導,馴至舉國上下,無族無譜”,民國三十七年修《羅氏杞公戊子族譜序》中的這幾句話,反映了我國清代、民國期間“族族有譜”這一歷史事實。羅姓之族譜家乘,當然亦不例外。
羅氏族譜最早者,似為修于宋代開寶年間的“豫章羅氏” (俗稱“柏林羅氏”)族譜。羅穎在《源流總序》中稱:“吾祖家豫章,抵穎身,三百余年”,其間“文獻足征”,因此族譜中既有唐代科甲鼎盛、羅氏人才輩出的實錄,又記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的贈詩之類,且溯源重黎,以羅君用為先祖,并及“十八世祖”羅企生,堪稱源遠流長、后裔繁茂的世家望族。
后來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寫詩《羅氏譜贊》云:
豫章世家,洪州望族。忠孝一門,節(jié)義兩顧。
文德武功,名留簡竹。理學真儒,后先繼續(xù)。
禮義仁昭,天倫攸篤。賢子賢孫,旋踵芳躅。
以此家風,遺風善俗
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蘇洵倡修族譜家乘,最為積極得力。他們不僅親自動手編寫本家的族譜,而且提出了編寫族譜的體例和方法。歐陽修的“譜例”是:“譜圖之法,斷自可見之世,即為高祖,下至五世玄孫而別自為世”,原則是以遠近、親疏為別,“凡遠者疏者略之,近者親者詳之。”(《居士外集·歐陽氏譜圖序》)蘇洵的“譜法”是:“凡嫡子而后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其高祖之父。”他主張一般家庭修譜用“小宗之法”,即只記五世,而政治經(jīng)濟地位比較穩(wěn)定的皇室貴族等,則可以按照“百世不遷”的“大宗之法”來編寫族譜(蘇洵《嘉佑集》)。在編寫方法上,他們一采敘述式,一采圖表式。他們雖然在體例方法上有別,但“敬宗收族”的目的則相同。
宋仁宗以后,歐陽修、蘇洵的族譜成為宗譜形式的規(guī)范,影響至為深遠。宋紹定元年羅氏《秀川家譜敘》有言:“古人之意,莫重于族,亦莫嚴于譜。譜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矣。”“先王制禮,以明宗為大務(wù)。是以古者有大宗、小宗之別,使其派有所統(tǒng)而不紊。又重之以歲時蠟祭之會,冠婚喪祭之禮,鄉(xiāng)射燕餉之儀。其目委曲而繁重若此者,蓋所以其揖讓長幼之節(jié),隆其親親老老之恩,厚其睦姻慈愛之義,使人人知有忠敬孝友,醇固而無澆薄之風。”因此,羅氏族譜的編寫,也基本是效法歐、蘇二氏。但這種效法,不是簡單模仿,而是有所選擇、有所變通的,因為兩者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取長補短的關(guān)系。直至清代、民國,羅氏修譜或“譜體采蘇式”,或“參用歐、蘇兩式”、“集歐、蘇兩氏之長”。
修譜的主體思想
羅氏修譜是基于“敬宗收族”的觀念與目的,以加強家族團結(jié),鞏固家族制度。清代湘軍名將羅澤南在《羅氏墨譜序》中說:“宗族者,祖宗一人所自出也。一人之身衍為數(shù)千人,數(shù)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也。人以祖宗之身為身,則當以祖宗之心為心。一族之內(nèi),俊秀者尊之,象賢者也;孝子悌弟義士節(jié)婦則欽崇之,立身行道,貽先人以令名者也;有位者慶之,大吾門閭者也;富者衛(wèi)之,能克家者也;貧者、弱者、孤者、獨者、鰥者、寡者、疾厄者、患難者,相與救助之,賑恤之,吾祖若宗所不忍視者也;不肖者教戒之,懼辱其先也;老者安之,幼者慈之,親友賴以遞續(xù)者也。”
在長期的宗法社會里,許多仁人志士和有作為者都注意把“敬祖收族”的觀念推衍成為“忠君愛國”的思想,在國家民族事業(yè)受到空前危難的時刻,更把家族觀念擴展為民族精神和愛國思想,移孝作忠,毀家抒難,舍“小我”為“大我”,為國家民族貢獻自己的一切。
華容南山羅氏始遷祖為宋朝宣義大夫、抗元義士羅尚德,其后裔羅楨,抗戰(zhàn)中為“湖南省民眾抗日自衛(wèi)團”華容縣軍事參議,“于茲倭奴人寇,兵氣囂然,猶謀纂明世次,敬宗收族”,以“率循宣義遺訓,昭示族人”,“收抗日自衛(wèi)之功,以慰國人” (《南山羅氏族譜序》)。
民國三十年,新化《羅氏通譜》纂成,總纂羅聯(lián)燾在序言中特別希望“族中諸父老昆弟”,“各本敬宗收族之旨,益堅團結(jié),共體時艱,以發(fā)揚民族精神,奠國家于磐石之安”。湖南安化縣英武中學校長羅馭雄,是一師同學,國民黨左派,曾任北伐軍師政治部主任,他對于“敬宗敦族”與“世界大同”的關(guān)系有自己的明確見解:“方今時局劇變,國人對于家族觀念逐漸沖淡,且國際往來愈頻繁,視野愈廣大,天下一家,期諸實現(xiàn)。向之所以愛一家一族者,今兼以愛異族異人。民胞物與,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其理想因時代而進步,固未可以厚非。惟是天下之平,基于國治;一國之治,基于家齊。而國為家之積,雖世界縱躋于大同,而家未必即廢。故敬宗敦族,實乃世界和平之起點,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然忽視宗族也。”他鑒于安化羅氏杞公后裔有毅力、有熱忱、團結(jié)之力最強,因此希望“杞公裔諸君子擴此特殊精神而及于全族、全社會,則有裨于民族國家之建設(shè)與隆昌,又何可限量!”
修譜
既然族譜家乘在團結(jié)族人、保家衛(wèi)國方面有如此重要的任務(wù),因此許多家族成員尤其是一些有地位、有聲望的成員和熱心分子,把修譜當作自己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和不可推卸的義務(wù),“朝夕不遑,熙攘其間,樂此而不疲”(羅馭雄《杞公民國戊子族譜序》)。
傳說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羅氏家譜的,是兩千多年 前周顯王時代的羅凌甫(乘),他是周朝末葉復興了羅國,頭一個以羅為姓,并且重新結(jié)集了羅氏宗人,使得羅氏家族自此日益親愛精誠的關(guān)鍵人物。據(jù)說他所編的這部羅氏族譜(家乘),完成于周顯王十四年。他在譜序中說:“溯自鄶公至乘身三十余世,自黃帝至今數(shù)千年矣。羅國子孫流離散徙,罔知所宗,乘幸蒙秦國擢用,授爵封邑。乘辭不受,乞復羅國,并遷都楚南之枝江。因南北爭奪,迄無了期,乃追尋源流,輯為家乘。念羅國之后,遂定以國為氏,記錄大略,以識前人之功德,以履后裔之孝思,永垂千世云爾。”末尾署明“大周顯王十四年歲次丙寅孟冬吉日,荊州枝江羅國始祖鄶公三十一世孫乘謹序”。
宋代羅穎,曾編輯了一卷《柏林羅氏族志》,并寫了一篇《豫章羅氏源流總序》。明代羅欽順致仕里居,族中父老囑托他秉筆重修族譜,這時他已年高八旬,老而有病,推辭不掉,“焚香涓吉從事”。嘉靖進士、著名學者羅洪先,主修江西《秀川族譜》,如實記載了羅勛至羅宗達的世系及其分支概況。到了清代,名人修譜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至于近代一些學者,都親自主持或參加纂修宗譜的活動。如近代文史學家、民國初年廣東臨時省議會議員羅師揚,1926年歸里后親自纂修羅氏族譜;近代歷史學家、的老師羅元鯤,與一起參加“驅(qū)張運動”的湖南旅京教職員代表羅教鐸,于抗戰(zhàn)期間的1941年共同主修湖南新化《羅氏通譜》。
在近些年民間興起的續(xù)修新譜的熱潮中,一些有識之士努力使姓氏譜牒文化和正當家族活動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猶如使宗教活動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一樣。
族譜的保管
族譜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各房各支領(lǐng)譜后,均要妥善保存,一般秘不示人,更不能出賣。每年大祭時,都要將譜帶到祠堂查核,如保管不善,將受到訓飭。擅自出賣的,將被視為不肖子孫而逐出宗族。有的宗族為了妥善保存族譜,特別配制一種譜箱,用來收藏族譜。如新化羅氏民國三十年修譜時,特制 34個“族箱”,每個需用法幣7元2角;安化羅氏民國三十七年修譜時,除征收丁費和領(lǐng)譜費外,還另征“譜箱谷”一種,共修譜重5通,“每通精制木箱裝置之,以歸劃一而免散失也”,并諄諄告誡族人,族譜“系一家之言,自倡修至成卷,固非易事, 宜珍而藏之,毋使損毀或失逸”(羅氏族譜《例言》)。
譜序
在篇什繁多的古代散文中,我們讀到過許多“序”文,或詩序,或文序,或圖序……但卻很少讀到過譜序。這是因為族譜的不公開刊行于世,有比較普遍的保密性所造成的。
但是,它畢竟屬于散文的一種。從羅姓族譜的幾篇序文中,我們完全可以對它的藝術(shù)特征作出評斷。它是一種樸實的紀實散文文體。
族譜本身就是一種紀實文體,它的內(nèi)容要求真實(盡管不可避免出現(xiàn)一些疏漏之處),來不得半點虛夸和矯飾,家族的發(fā)源、遷徙、生息、繁衍,此中涉及的人物、年代、地名、歷史事件,都具有一定的紀實性。因此確定了譜序的敘述和論證必須與族譜的內(nèi)容相吻合,文字也就呈現(xiàn)出一種樸實無華的形態(tài)。如郭嵩燾所作的譜序,對古羅國的盛衰和湘鄉(xiāng)韓灣羅氏的源流,均有所考證,“自湖以南諸羅氏,皆原本吉水,從族望也”一句,道出了湖南羅氏的遷徙所自。
族譜記載的是一個家族的發(fā)源、遷徙、生息和繁衍的一個悠長的時空范疇,充滿了一種蒼涼而雄勁的歷史感,因此譜序的作者必須站在歷史的高處,用博大的胸襟、廣遠的目光以及精深的學養(yǎng),去俯瞰家族的生命史,并用極具概括力的文字對這部生命史作簡約的勾勒,體現(xiàn)出一種大手筆的韻致。
此外,修撰族譜是為了理清這個家族的淵源關(guān)系,為了正長幼、明尊卑的人倫之本,以加強家族的認同意識,維護家族的安定團結(jié),進而造益于社會,譜序往往言簡意賅地對這些屬于儒家的正統(tǒng)思想進行贊頌和闡發(fā)。到了近代,更是隨時代發(fā)展而進步,如羅馭雄所序《杞公民國戊子族譜》一文中的最后一節(jié),闡述了“家”、“國”與“世界”的關(guān)系,獨具新意:“故敬宗收族,實乃世界和平之起點。”
譜序的作者,大多為當時的名人,或以官顯,或以文重。他們自身所具有的權(quán)威性,又為這個家族增添光彩,如明代的解縉、清代的郭嵩燾。還有一類作者,既官顯文重,同時又是該族的子孫,如羅穎、羅欽順、羅洪先、羅典、羅澤南、羅馭雄等
(引自《中華姓氏通史》羅文華聶鑫森著 東方出版社2000.12)
羅氏重修宗譜不分卷 (明)羅口口等纂修 明隆慶六年(1572)刻本十三行行字不等 白口 四周雙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史部傳記類
豫章羅氏重修宗譜不分卷 (明)羅憲通等纂修 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刻本行字不等 白口 四周單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史部傳記類
廟事志七卷 (明)羅應鶴明萬歷刻本十行每行二十字 白口 四周雙邊 單魚尾 上海圖書館藏 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史部傳羅氏家譜不分卷 (清)羅萬錦 羅萬繡纂修 稿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史部傳記類簡陽羅氏族譜四卷 (清)羅元鎰編清光緒年間(1875—1908)簡陽羅氏祠堂刻本 四冊四川省圖書館藏
彭縣羅氏支譜 (民國)羅啟聰?shù)茸胄?民國三年(1914年)四川彭縣羅氏自刻本一冊四川省圖書館藏
內(nèi)江羅氏族譜八卷 (民國)羅懋昭等續(xù)修民國年間內(nèi)江羅氏祠堂刻本存卷一、四、八三冊四川省圖書館藏
邵陽羅氏族譜口口卷 (清)羅朝揚等纂修 清嘉慶年間湖南 邵陽刻本存三冊 四川省圖書館藏
長沙羅氏族譜二十二卷首五卷次三卷 (民國)羅希佛纂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本活字印本一冊存一卷卷首二湖南省圖書館藏
瀏陽,長沙羅氏二修族譜十口卷首二卷 (清)羅華羅位云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羅氏敦睦堂木活字印本 二冊 存二卷卷首上、下湖南省圖書館藏
瀏陽,長沙羅氏三修族譜口口卷 (清)羅泰階 羅壽仁 羅貞卿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9年)丕振堂木 活字印本八冊湖南省圖書館藏
寧鄉(xiāng),益陽羅氏重修族譜口口卷 (清)羅聯(lián)俊等纂修 清道光七年(1872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冊 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圖書館藏
寧鄉(xiāng)羅氏續(xù)修族譜口口卷 (清)羅光炳 羅隆俊等纂修 清道光七年(1872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冊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圖書館藏
寧鄉(xiāng)羅氏八修宗譜口口卷 (清)羅斐成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木活字印本一冊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圖書館藏
寧鄉(xiāng)羅氏九修族譜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羅庶丹 羅腫甫等纂修 民國六年(1917年)諭德堂木活字刻本一冊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圖書館藏
湘鄉(xiāng)羅氏續(xù)修支譜四卷 (清)羅匯唐羅文動羅湘南等纂修 清咸豐二年(1852年)木活字印本四冊湖南省圖書館藏
上湘田心羅氏族譜七卷首一卷 (清)羅大譜 羅大胄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明德堂木活印本一冊存二卷一、卷首湖南省圖書館藏
衡陽,湘潭六甲羅氏六修族譜口口卷 (民國)羅口口等纂修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尊敬堂木活字印本一冊存遺訓、壽序湖南省圖書館藏
邵陽羅氏六修族譜口口卷首一卷 (清)羅楚書羅光黻修羅光昌纂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冊 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圖書館藏
邵陽,祁陽鐵塘羅氏八修族譜二十七卷首一卷 (民國)羅培晃 羅遠湄等修羅基滋等纂民國七年(1918年)崇彝堂木活字印本二冊存二卷六卷首湖南圖書館藏
邵陵羅氏族譜口口卷首一卷 (清)羅玉峰修羅凌云羅家聲等纂清同治七年(1868年)木活字印本一冊存一卷、卷首湖南圖書館藏
邵陵羅氏族譜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羅伯定 羅伯謹?shù)茸胄?清嘉慶八年(1803年)敦睦堂木活字印本 一冊湖南省圖書館藏
新化羅氏重修族譜口口卷首一卷 (清)羅口口等纂修 清乾隆九年(1883年)新化羅氏木活字印本一冊存一冊、卷 首湖南省圖書館藏
新化羅氏續(xù)修宗譜口口卷 首四卷 (清)羅口口等纂修 清光緒九年(1883年)新化羅氏木活字印本一冊 存四卷 卷首一至四紀事至光緒九年止湖南省圖書館藏
新化羅氏續(xù)修宗譜口口卷 首一卷 (清)羅口口等纂修 清宣統(tǒng)年間 新化羅氏木活字印本一冊 存一卷 卷首 紀事至宣統(tǒng)年間湖南圖書館藏
新化羅氏續(xù)修宗譜口口卷 首四卷 (清)羅口口等纂修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新化木活字印本二冊存三卷 八十八卷 首二、三、四下紀事至宣統(tǒng)元年湖南省圖書館藏
新化羅氏通譜二十六卷 首一卷 (民國)羅元鯤修 羅聯(lián)燾等纂民國三十年(1941年)木活字印本一冊存一卷 正編卷首湖南省圖書館藏
上虞羅氏支分譜口口卷 (清)羅振玉等纂修 清刻印本見民國武作成撰《清史稿·藝文志補編》史部傳記類董山羅氏宗譜輯略不分卷 (清)羅貴岑等輯略清康熙年間刻本 竹紙 二冊見1958年2月北京中國書店編印的《古舊書刊介紹》第九期史部書目
慈溪羅氏宗譜十卷 (清)羅兆鵬等纂修 清乾隆年間刻本 白紙 十冊見1958年2月北京中國書店編印的《古舊書刊介紹》第九期史部書目
無為羅氏四修宗譜六卷 (清)羅鴻遠等纂修 清同治年間木活字印本六冊白紙見1958年2月北京中國書店編印的《古舊書刊介紹》第九期史部書目
慈溪羅氏宗譜三十五卷 首二卷 (民國)羅賢贊等纂修 民國年間木活字印本十七冊白紙 三十七冊 見1958年2月北京中國書店編印的《古舊書刊介紹》第九期史部書目
湖南桑植城關(guān)鎮(zhèn)羅氏(包括湖北仙桃、紅花堤等地同族)的派次是: 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萬,瑞嗣胤延世,益昌啟俊賢, 自承祖宗德,文國福朝先,榮顯旌加遠,希紹永興蕃。 湖南安化羅氏(杞公)老派語共28字: 辰夢文興紹遠泰,萬天壽日祥光發(fā),鴻開俊彥正芳華,賢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語共80字: 慎守先賢烈,昌隆代貴榮,綿延敷善澤,蔚煥益明新, 禮義貽來哲,詩書訓后人,道高期立達,教迪久同遵, 輔佐貽梁棟,儀型重玉金,輝煌馀藻采,培植積蘭芬, 麟瑞資鐘毓,鵬程慶允升,源長咸錫福,嘉運啟崇英。 湖南灤灣市羅氏派次為32字: 教振家聲 大宜克篤 茂本培元 植基廣澤 迪惟前光 恒崇先烈 繼序其榮 宏開佑錫 湖北天門羅氏所用派序為: 楚用欽邦 世顯文方 盛永吉祥 士寶其昌(羅欽順立) 功德遠揚 篤滇賢良 贊緒丕美 家道之光(民國時新增)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毛壩鎮(zhèn)彈子村羅姓字輩 崇烈萬世光 啟元懷遠揚 鴻儒宣章德掄魁占賢良(羅翊聲) 廣東揭陽、棉湖、普寧、潮州羅氏所用派序為 國朝鳳宣隱 克仕光恩文 邦端貞德裕 世紹禮義尊 堯舜宗英俊 孔曾道永存 天嘉明福善 萬有繼凳云 承平開泰運 先哲衍經(jīng)論 益智連科捷 藍田耀玉琨湖南桑植城關(guān)鎮(zhèn)羅氏(包括湖北仙桃、紅花堤等地同族)的派次是:
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萬,瑞嗣胤延世,益昌啟俊賢,
自承祖宗德,文國福朝先,榮顯旌加遠,希紹永興蕃。
湖南安化羅氏(杞公)老派語共28字:
辰夢文興紹遠泰,萬天壽日祥光發(fā),鴻開俊彥正芳華,賢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語共80字:
慎守先賢烈,昌隆代貴榮,綿延敷善澤,蔚煥益明新,
禮義貽來哲,詩書訓后人,道高期立達,教迪久同遵,
輔佐貽梁棟,儀型重玉金,輝煌馀藻采,培植積蘭芬,
麟瑞資鐘毓,鵬程慶允升,源長咸錫福,嘉運啟崇英。
湖南灤灣市羅氏派次為32字:
教振家聲 大宜克篤 茂本培元 植基廣澤
迪惟前光 恒崇先烈 繼序其榮 宏開佑錫
湖北天門羅氏所用派序為:
楚用欽邦 世顯文方 盛永吉祥 士寶其昌(羅欽順立)
功德遠揚 篤滇賢良 贊緒丕美 家道之光(民國時新增)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毛壩鎮(zhèn)彈子村羅姓字輩
崇烈萬世光 啟元懷遠揚 鴻儒宣章德掄魁占賢良(羅翊聲)
廣東揭陽、棉湖、普寧、潮州羅氏所用派序為
國朝鳳宣隱 克仕光恩文
邦端貞德裕 世紹禮義尊
堯舜宗英俊 孔曾道永存
天嘉明福善 萬有繼凳云
承平開泰運 先哲衍經(jīng)論
益智連科捷 藍田耀玉琨
貴州省
1. 古播州(今遵義)豫章羅氏羅榮公世系字輩:
⑴張玉壩欽公世系字輩:
彩文思相永,林景肇家昌,英才昭俊志,厚德顯鴻光。
⑵草鄉(xiāng)應川公世系字輩:
應登國文開正大,永興德盛義在先,宗榮祖慶光明遠,芝蘭英茂復陽乾。
⑶織金縣廷萬公世系字輩:
廣世廷禮文,正國鼎朝興,忠誠顯太遠,德永樹家聲。
⑷金沙縣思臣公世系字輩:永開在朝庭,孝思惟純篤……。
⑸水、赤水、四川 古藺、敘永及川南唐之公(榮祖24世元孫)支派世系字輩:
尚俊文元,榮江慶發(fā)祥,銘升昭萬代,貴顯福宏開。
2. 古播州(今遵義)羅氏字輩:
忠應遺傳遠,信克樹芳名,孝思惟純篤,義烈顯光榮。
仁慈期福永,和順振家聲,愛尊先祖訓,平治紹前勛。
3.遵義府遵南羅家榜尚經(jīng)公字輩:
尚為高開,朝禹國;恒桂元定,伯(兆)家邦。
4.遵南澄心草堂羅氏字輩:
(原)尚為高開,朝禹國;恒桂元定,兆家邦。
(新)知仁勤,讀與光裕;公正順應,重長流。
5.遵義添茂公支系(遵義縣八里龍井支房)羅氏字輩:
統(tǒng)英顯泮廷福鑒,添勝祖宗先亭開。
仁義禮智章孝弟,忠信永遠道長春。
6.福泉高石龍?zhí)?有進-景英-代寶公系,屬湖南邵陽友進公世系仲祥公房) 字輩為:
仲才文碧子,永思志朝添。春景生伯萬,忠孝世代傳。
道德開昌運,家聲信久延。學純崇光大,品望步高賢。
7.遵義縣毛石鎮(zhèn)芭蕉水,桐梓縣,遵義市賴殼山,貴陽市,重慶市南岸區(qū),遵義縣綏陽縣等(屬湖南邵陽友進公世系仲青公房)羅氏字輩為:
仲邦必思永,遠宗祖廷應,才國〔尚〕正萬方,奉承定廣仁,
道德開昌運,家聲信久延,學純崇光大,品望步高賢。
8. 黔西縣羅氏字輩:世茂成永明,發(fā)正貴忠貞。
9. 畢節(jié)市及大方縣羅氏字輩:
原字輩: 廣大崇天鎮(zhèn)汝祖,宗德永世紹榮光。
增字輩: 文化克昌家顯貴,殿廷建樹銘緒傳。
朝治清廉群賢聚,定國安邦萬壽長。
弘信通昭吉瑞富,敏詩書才慧強。
承先啟訓育英俊,繼盛開源譜華章。
隆登發(fā)達超新宇,福祿周慶泰平康。
10.遵義桐梓縣羅氏字輩:
文朝尚世泰,乾國仁興萬。祖榮應永振,光廷天德明。
11. 正安羅氏字輩:
貴文善天仲,世仕久永昌。隆華顯茂盛,宗朝萬代興。
12. 都勻羅氏字輩:
⑴ 昌宗顯祖應洪基,召成大業(yè)仕孔奇,
定國忠民先占一,紹武元芳惠澤齊,
文廷騰蛟致鳳起,敦仁有道煥麟希,
錫用兵權(quán)欽圣德,嘉猷永泰輔南遺。
⑵.昌寶祟儒,修大賢康,恩國載應,鴻福春光,
西天傳道,學圣承芳,肇遵文德,登正懷香。
⑶. 國朝庭光玉,先文照書香,祖德延世澤,
詩禮振家邦,昌明登正道,燕泉永流芳。
13. 凱里冠英羅氏字輩:
盛應實用君,成彥伯公叔;以之懋憲光,秉興克允福。
亨運會時來,賢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業(yè)世常錄。
開基祖應富公入黔,改用實用派語十字:
應斗玉其言,家定德鐘遠。
實用派十字的“應”,相當于江西派語四十字中的哪一輩,由于年代久遠已經(jīng)無從查考了。到了清咸豐年間,由文煜(定雍)公擬制新派語十六字:
文章,禮義承先。鐘靈毓秀,端本在前。
新派語十六字的“文”與實用派語十字中的“定”屬于同一班輩。
14. 金沙縣禹謨鎮(zhèn)羅氏字輩:
方仲季文學,仁思守尚洪,萬世尊有道,希為一體同,
慎修齊克久,忠信本存真,富貴由天造,經(jīng)書理必精。
15. 清鎮(zhèn)市衛(wèi)城鎮(zhèn)永樂村羅氏字輩:
朝臺秀正藝,向進德十明。宏成方普靜,國事起良才。
16.貴州省其他羅氏字輩,現(xiàn)為彝族的羅氏字輩:
太尚文元永,國正顯榮華,明月山星紹,世海唯一家。
17. 貴州省威寧縣羅氏字輩:
天國文應思,嘉登高起鳳。(因到鳳字起完畢就沒有,又另作三十字接連耕正又字排行列后)
忠孝傳達遠,禮義鄉(xiāng)邦重。祖德成宗功,
良財廣利用。闌桂永芬芳,光耀智仁勇。
18.關(guān)嶺縣法那寨(布依族)羅氏家族字輩:
永有正朝廷,國安順天星。吉光流路遠,萬世大家生。
19.赫章縣羅氏字輩
定仕永顯世,兆應慶光亮,忠孝成先志,詩書繼豐型,
巷龍開泰運,俊秀啟賢英,厚道昭祖德。遠代振家聲。
20.貴陽市羅氏字輩:
第一種記載是:
應顯景登;萬尚開元;德廷澤國;福仕羲朝;
承言泉永;家持鴻興;通明德(儀)??;易占乾坤。
第二種記載是:
應顯景登;萬尚開元;德廷澤國;定文紹家;富懷仁茂;意延世德;大放光明。
21.金沙縣清池鎮(zhèn)羅氏字輩:
懷中長作德, 銓漢少從興。 學仕登朝相 ,才高輔圣庭。
開先傳萬鼎,龍道統(tǒng)辰英 。有正衣其禮 ,汝蔭萬洪思。
名成先學仕, 文尚必崇通 。豫章榮世澤,清貴永家光。
祖遠能恭敬,華祥定達昌。 源培惟福厚 ,善慶顯忠良。
22.玉屏縣大龍鎮(zhèn)大屯場羅氏字輩:
應大維文, 啟玉萬金。 世德克紹 ,家道永興。
光宗耀祖, 智君澤明。 宏恩遠慶 ,福祿長青。
23.貴州惠水縣長安鄉(xiāng)布依族羅氏字輩:
開起萬應文,國士永朝芳,遷登金玉榜,燮禮照家邦
24. 縣羅氏字輩: 大成應一幕,中有紹金廷,國本仲德貴,世玉步清云。
25. 關(guān)嶺縣沙營鄉(xiāng)羅氏字輩:
永有政朝廷,國安順天星,吉光流露衍,萬事大家聲。
26. 貴州遵義縣鴨溪底壩羅氏字輩: 永登同福啟,天子正原因。
27. 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玉華鄉(xiāng)雷文村羅氏字輩: 印大雨起先,世為政明光.....
28.鎮(zhèn)遠/天柱啟疆公系羅氏字輩:
乾志通光昌,庭文再政宗。德興邦朝永,洪啟世代隆。
守先成家本,英賢定炳忠。明君登化李,俊秀宜森榮。
29.貴州貞豐羅氏字輩: 文德傳家遠,詩書楚世長。
30.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羅氏字輩:
潰道洪萬單,祖德大如文。維秉方朝立,有志必學先。家聲用以光.......
31.貴州惠水縣羨塘鄉(xiāng)中寨羅氏字輩:
萬景紅光燦,春元永慶文。朝廷明體用,正國應登云。
勝秀承天德,培本善延興。邦嘉昌澤遠, 榮華紀祖恩
32.鳳岡縣及余慶縣羅氏字輩:
尚國正經(jīng)緯,安民廣謨猷。虞際顯文運,
揚旺霓。古今相繼美,世代久光明。
33.貴州赫章興發(fā)羅氏字輩:
定仕永顯世,兆應慶光亮,忠孝成先志,詩書繼豐型。
巷龍開泰運,俊秀啟賢英,厚道昭祖德。遠代振家聲。
34.貴州省松桃縣木池村(啟疆公系)羅氏字輩:
乾志通光昌,庭文再政宗。德興邦朝永,洪啟世代隆。
守先成家本,英賢定炳忠。明君登化李,俊秀宜森榮。
35.玉屏縣撫溪江村羅氏字輩:
應大維文,啟玉萬金。世德克紹,家道永興。
光宗耀祖。智君澤明,宏恩遠慶,福祿長青。
36.貴州畢節(jié)紹梁公支系字輩:
紹祖開基入黔邦,仕儒忠貞姓字楊。心學宗支派萬大,文公四位始分房。
國脈繞絲毓字取,思在朝廷德永昌。忠善成材人玉汝,榮明繼世葉重光。
37.貴州省天柱縣羅氏家族喬林公系字輩:
喬巖快田錦,繼世振家聲,榮定昌順再,秀幸永安康,
國朝開大政,士子顯文光,先人明德遠,萬代慶麟祥。
38.惠水縣羨塘鄉(xiāng)中寨羅氏字輩:
萬景紅光燦,春元永慶文。朝廷明體用,正國應登云。
勝秀承天德,培本善延興。邦嘉昌澤遠,榮華紀祖恩。
39.銅仁江口縣閔家場長坡羅氏字輩:
盛應實用君,成彥伯公叔;以之懋憲光,秉興克允福。
亨運會時來,賢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業(yè)世常錄。
40.德江縣羅氏字輩:
孟、文、廷、永、昌,再、家、方、朝、達。
41.貴州遵義桐梓縣羅氏字輩:
文朝尚世泰,乾國仁興萬。祖榮應永振,光廷天德明。
42.貴州省龍里縣羊場鄉(xiāng)安金寨羅氏字輩
萬明天君正 元會應華英 安金成大德 治國建鴻勛
文武延世澤 忠孝振家聲 如能遵祖訓 紹代永隆興
43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和平鎮(zhèn)十字街字輩詩
盛應實用君,成彥伯公叔,以之懋憲光,秉興克允福,亨運會時來,賢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業(yè)世常錄
※※※※※※※※※※※※※※※※※※※※※※※※※※※※※※※※※※※※※※※
七、福建省
1.上杭大洋壩羅氏字輩:
熊妓乃脈親,歐劉輔譜心,源流仁義愛,萬代見裔情。
望吾子孫達,四海皆兄弟,江山無限好,為國建功勛。
2. 福建龍巖上杭藍溪厚里羅氏字輩:
德永瑉文衍,日暄國夫可,卿子伯承宣,光三重任荷,均平化字家。
3. 南平市大橫鎮(zhèn)群仙村羅氏字輩:
朝廷國家,德立道明。元亨利貞,長發(fā)其祥。
4. 仙游羅氏字輩:恭寬信敏惠,公侯伯子男。
5.福建省長汀縣童坊鎮(zhèn)水頭村羅氏字輩:
榮、耀、祖、德、隆、茂、宗、功、衡、昌。
※※※※※※※※※※※※※※※※※※※※※※※※※※※※※※※※※※※※※※※
八、浙江省
1.泰順羅漢、新源派衍詩
⑴羅漢派衍:義公漢有雙,永世守祖宗,克承大孝道,長效亦昌榮。
⑵新源派衍:泰來景運長,家邦盛發(fā)祥,圣朝熙定日,君國肇明良。
2. 紹興羅氏字輩:
文章能傳世,德業(yè)可傳家;固植單根本,
云仍必得華;經(jīng)史身心寶,圣人是身謀。
3. 新城羅氏字輩: 毓秀啟文明,英華獻效庭。
4. 義烏羅氏字輩: 宏蛟景元裕彥叔伯大應洪思惟承啟志祖德繼其良文學邦國肇世守允克昌。
5.蒼南滬山浦口羅氏字輩:
子永德朝天,成可遠振興。忠孝大家聲,奕世定昌榮。
6. 紹興(會稽)羅氏字輩:
文章能傳世,德業(yè)可傳家;固植單根本,
云仍必得華;經(jīng)史身心寶,圣人是身謀。
7. 新城羅氏字輩: 毓秀啟文明,英華獻效庭。
8. 義烏羅氏字輩: 祖德繼其良文學兆超。
9.蒼南滬山浦口畬族羅氏字輩:
子永德朝天, 成可遠振興。 忠孝大家聲, 奕世定昌榮。
10.文成縣玉壸鎮(zhèn)字輩:
昌大培正啟嘉邦萬傳榮存仁厚禮義。
11.平陽縣北港(今鰲江鎮(zhèn))字輩:
七世起:禮經(jīng)純正誠大有光宏濟茂德。
12.常山縣溪源山村(今屬新橋鄉(xiāng))字輩:
百嘗五谷首神農(nóng)萬代被澤號親藝
13.寧??h溪南村(今屬城關(guān)鎮(zhèn))字輩:
十九世起:國家飬賢立本忠孝真?zhèn)飨日荛L保安康世守祖德時運開昌。
14.龍泉縣大窯村(今屬小梅鎮(zhèn))字輩:
自六世起:文章詩禮傳芳。
15.瑞安縣五十五都夏山村(今屬文成縣珊溪鎮(zhèn))字輩:
十三世起:興光子瑞望德紹宗文運天開朝廷佐相。
16.慈溪縣邑北白唐橋村字輩:
十二世起:慶萬尙盛宗守行信正清廉貴仁義禮智元善賢良剛毅柔順寬裕雍容。
17.慈溪縣蘆江村(今余姚市河姆渡鎮(zhèn)羅江村)字輩:
二十八世起:咸需觀晉益豫泰復豐恒師旅隨臨節(jié)謙頤履鼎升。
18.松陽縣南州村(今屬象溪鎮(zhèn))字輩:
富素廷天民 爾日有增大 邦國啟美士 繼承永光泰
能安興必發(fā) 學賢宜先知 連傳思尙德 家兆顯文昌。
19.天臺縣赤城鎮(zhèn)(今城關(guān)鎮(zhèn))字輩:
天(正)地(潔)元(根)黃(遠)宇(干)宙(尤)洪(芳)荒(千)日(秋)月(思)盈(水)昃(木)辰(永)宿(久)列(亨)張(蒸)寒(嘗)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diào)陽云騰致雨露。
20.嵊縣(今嵊州市)莫岙村(今屬谷來鎮(zhèn))字輩:
時序推遷歲功告成凝神肅穆陽德方亨人處其中賦性維均禮陶樂淑守(文)義(質(zhì))懷(停)仁(勻)。
21.平陽縣北港高橋村字輩:
九世起:禮經(jīng)純正誠大有光宏濟茂德奕厚垂芳。
22.臨??h杜瀆鹽場(今杜橋鎮(zhèn)境)字輩:
孟以汝國鳴曰天言文光振顯丕茂啟元家聲克續(xù)篤慶椒蕃。
23.桐廬縣邑南九里洲村(今屬洋洲鄉(xiāng))字輩:
萬曾元壽慶觀景開堯舜禹湯至圣義和常萃孝友睦。
※※※※※※※※※※※※※※※※※※※※※※※※※※※※※※※※※※※※※※※
九、湖北省
1.麻城羅氏字輩:
文學先登, 朝德永世, 正大光明。
2. 湖北枝江顧家店鎮(zhèn)羅氏字輩:
希、修、德、傳、家、太、吉、瑯、均、文、明、啟、
運、忠、厚、延、祥、永、昌、華、記、從、選、慎、邦。
3. 羅田義水羅氏字輩:
克紹資先蔭,家聲續(xù)豫章。翼貽鴻澤懋,繼緒蔚其昌。
4. 麻城西陵及白果羅氏羅氏字輩:
留居麻城的羅鼎后裔,于乾隆二十二年二月由戶長與各分房長商定,從十六世起統(tǒng)一字輩為:
承立佑啟、文學先登、昭德永世、正大光明。
1997年四修族譜時又續(xù)編字輩:
金相玉質(zhì)、鳴鳳和聲、持盈保泰、由義居仁。
5. 荊州羅氏字輩:
士志于道,正直端方,克明俊德,謹守典章,
懷才應用,為國忠良,光大先業(yè),永世盛昌。
6. 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鎮(zhèn)彭家橋村羅氏字輩:
是正德宗云,門興方遠大,和順福吉祥,炳族煥文章。
7. 鶴峰縣羅氏字輩:
……正植義維業(yè);申明世代陽;祖績英功厚;共樂太平香。
8. 鶴峰縣人羅家埡羅氏字輩:
鴻才光祖德,貽安承先代,理學少書香,孝有家為政。
9.湖北公安羅氏字輩:
思義傳先澤,承仁裕后昌。秉祖學詩禮,光宗顯文章,………
10. 孝感羅氏友富公系字輩:
功崇業(yè)廣,本立德明。家安國正,世永天平。
吉祥仁壽,忠義禮文。繼述有志,瑞啟長春。
11. 漢川麻河鎮(zhèn)羅氏字輩:
天相忠信遠,帷善寶仁親。貽謀希億萬,卜世定長新。
志德先光昭,鳳華浩瀚生。千秋緒巨典,培秀佐乾坤。
12湖北省京山縣雁門口鎮(zhèn)羅氏字輩:
太、山、開、其、強、一、代、可、成、方、
13.沔陽及洪湖羅氏字輩:
龍門耀彩遠,鳳國澤流長。詩書傳道義,富貴大吉昌。
14. 監(jiān)利羅氏字輩:(在1987年監(jiān)利羅氏聯(lián)宗時,居住在監(jiān)利的羅姓有八支:羅家老灣支、朱河老派支、羅漢古寺支、監(jiān)北鐵嘴支、紅城羅巷支、周老中街支、張場隆興支、程集四車支,下為聯(lián)宗后監(jiān)利羅氏統(tǒng)一字輩。)
義重昭禎祥,志鴻啟豫章。庭榮丹桂秀,階發(fā)芝蘭香。
祖德傳家永,詩書定國長。神州成一統(tǒng),俊仕顯朝堂。
⑴朱河老派支系字輩(聯(lián)宗時派止于“來”):
盛應實用君,臣彥伯公叔。以之懋憲光,秉心克允福。
享運會時來,賢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業(yè)世常錄。
⑵老灣支系字輩(監(jiān)利八支聯(lián)宗,聯(lián)宗時老灣支系止于“必”):
云朝才宗芳。有善慶斯茂,立本世必昌。光明映萬象,正大萃一堂。
心能存培植,天自錫(賜)純良。逢時修德顯,盛名揚。
⑶羅漢古寺支字輩(聯(lián)宗時本支系止于“學”):
祚宏家祖德。源遠儒臣學,治熙建事忠。玉書嘉兆永,寶樹瑞香同。
⑷鐵嘴灣支系字輩(聯(lián)宗時派止于“立”)
鴻朝光正士。有善慶斯茂,立本世必昌。官民昭萬象,
政遠代千祥,作述承前志,真忠啟后良,家庭常孝友,福祿煥豫章。
⑸紅城羅巷支系字輩(聯(lián)宗時派止于“余”)
本承先德光,善積有余昌。忠孝傳家遠,文章定國長。
詩書紹祖業(yè),經(jīng)濟裕朝堂。理學期重振,芳聲煥琳瑯。
⑹周老中街支系字輩(聯(lián)宗時派止于“忠”)
文士光祖德,詩書振家聲。忠貞原孝友,和厚貴精明。
承緒惟勤慎,貽謀在讀耕。立心行道義,安富受尊榮。
⑺張場隆興支系字輩(聯(lián)宗時派止于“家”):
文章書大有,家忠萬事興。秀超賢良頌,德業(yè)福壽臻。
世緒傳后澤,先哲耀前人。宗支綿延遠,繼續(xù)可相承。
⑻程集四車支系字輩(聯(lián)宗時派止于“發(fā)”):
文德緒錦,秉公執(zhí)正。長發(fā)其祥,積有余慶。
15.孝感友富公系羅氏字輩:
功崇業(yè)廣,本立德明。家安國正,世永天平。
吉祥仁壽,忠義禮文。繼述有志。瑞啟長春。
16..沔陽西流河羅氏字輩:
龍門耀彩遠,鳳國澤流長。詩書傳道義,富貴大吉昌。
17. 利川縣謀道溪(原四川省萬縣的磁洞溝)羅氏字輩:
仕騰國應文,啟聯(lián)榮華興。宏發(fā)光祖德,富貴永長春。
后續(xù)字輩詩為:
忠孝仁厚成,禮義傳家聲。敦倫維俊紀,智大正朝庭。
守宗慶繩武,熾昌遠揚名。安邦定秀運,萬代利亨貞。
18. 利川羅坪木源羅氏字輩:
⑴木源羅氏錫書公房
應世添文仲,穎先山川獻。瑞頌呈祥作,錫開懷惟萬。
以之茂憲光,秉心克允福。亨運享時來,賢嗣序昭穆。
⑵羅坪公社羅氏支譜允禮公房新派:
前譜早創(chuàng)修,后輩有記述。盡管滄桑易,孝思要純篤。
正值社會化,制度甚優(yōu)越。祖德積累厚,人倫起大業(yè)。
19. 利川縣柏楊區(qū)大羅壩羅氏字輩:
始祖派曰: 伯仲元昗元仁,隆仕眾逸靖。履配丹子熊,﹒﹒﹒﹒。
遷川新派為:元亨利貞,正大光明。文運宏開,世代永興。
武略在懷,天地同春。治家孝友,佑啟(又起)后昆。
20.其他羅氏字輩:
康大世傳文,萬有啟厚坤。德昭天錫富,永昌耀先宗.
21.湖北荊州羅氏字輩:
政治文君,家傳大學, 必先明德, 祖上清風,唯本力。
22. 湖北省麻城羅氏字輩:
啟仕開昌運,佐舉建宏業(yè)(因為都是口頭傳的,可能是同音字)。
23. 江陵彌市羅氏字輩:朝芳絲思著誠光 元正清長啟(代)祥......
24. 湖北新洲羅氏字輩:
宗萬世之大道,樹千載以芳名;光先自宜立志,成學必在敦行;
進作國家柱石,居為鄉(xiāng)黨典型;謹守豫章遺范,永培漢柏長青。
25.云夢縣下辛店鎮(zhèn)羅市村羅氏字輩:
天相忠信遠,帷善寶仁親。貽謀希億萬,卜世定長新。
志德先光昭,鳳華浩瀚生。千秋緒巨典,培秀佐乾坤。
26.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qū)羅氏字輩:
中德光召,學成志廣,孔孟傳書,道發(fā)洲長。
27.湖北潛江羅氏字輩:萬茂克昌,仲本孝友,………
28.湖北利川謀道(祖籍湖南衡陽,蒸佐羅氏)羅氏字輩:
克德思友孝,大世文明顯。光宗永祚昌,熙朝崇正士。
鴻業(yè)作平章,國運千年遠。家聲百代長,詩書承祖志,經(jīng)緯啟元良。
29.湖北荊門沙洋官羅氏字輩:......宏才光祖德,功烈昭家傳,炳煥文章美......,
30.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韋源口鎮(zhèn)羅于邱村羅氏字輩:
世、德、廣、厚、克、顯、祖、光、洪、啟、愈、盛、宗、裔、榮、昌………。
31.湖北黃岡開基始祖君保公系紹武堂字輩:
×××××,君道惟允山,大單廷應國,家傳錦繡衣, 世守文宗吉,學博仕朝儀。
※※※※※※※※※※※※※※※※※※※※※※※※※※※※※※※※※※※※※※※
十、甘肅省
1.永靖縣羅川村羅氏字輩:
貢進才慶伯、文伏仲聚金、
萬海明玉光、有仕發(fā)宏仁、
大德永寶吉、榮華盛世興、
本立生道義、修善兆太平。
※※※※※※※※※※※※※※※※※※※※※※※※※※※※※※※※※※※※※※※
十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1.博白縣菱角鎮(zhèn)羅氏字輩:紹、基、旭、 壽、仕、煥、永、昌,
2.河池都安羅氏字輩:
登壇海權(quán)、國宏文章、慶遠繼俊、世代光昌、永福長壽。
3.凌云羅氏字輩:
金上正仕玉,明炳啟宗光,成庭漢樹世,國定永長安。
4.賀州三甲羅氏字輩:
仁聲伯羅文,日東光明子,守正仕登朝,大德榮先澤,賢良奕圣堯。
5.北海市合浦縣羅氏字輩:
啟廷永廣,維文汝德;承述先勛,紹開宗澤;世業(yè)宏彰,
家聲燕翼;和順朝安,光輝如日;傳遠宜興,富貴在學。
6.東蘭縣羅氏字輩:
天立慶邦茂,永正保家長,海流全必秀,浩杰萬世榮。
7.河池羅氏士念-黃貌世系字輩:
黃、明、程、志、文、武、世、廷、忠、謙、振、道、德、明、
會、元、起、鳳、騰、蛟、家、全、厚、汝、淇、竟、成。
8. 賓陽羅氏字輩:
華乾萬國廣,漢正煥世承。先錫儒仁本,書聲日慶明。
9. 鳳山縣羅氏字輩:“元獻光鵬寶文明永盛昌”等
10.凌云縣泗城府品村羅氏字輩:
金上正仕玉,明炳啟宗光,成庭漢樹世,國定永長安。
11. 廣西桂林百壽羅氏字輩:
思宗仲國,永世宏京。繼漢恒光,源茂芳心。
12. 廣西靈山羅氏字輩:
朝可孔進京,維×作周成,奇功光盛世,忠德日昌明.
13.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龍門鎮(zhèn)馬蘭大隊旱塘羅氏字輩:
風杰人初,松定智振。日建德傳,家世其昌。
14. 廣西浦北縣樂民鎮(zhèn)平佳石腳村羅氏字輩:
文.月.兆.廣.學.云.經(jīng).光.弘.仕.應.鐘.明.晉.成.家.永.立……(后面失傳)
15.合浦縣山口鎮(zhèn)羅屋塘村羅氏字輩:
舊字輩[永達公第四世起]
德、鑒、廷、元、正、魁、偉、國、成、純、登、邦、汝、昌、發(fā)、先、仁。
新編字輩[從永達公第二十一世起]
祖業(yè)興旺傳世代,孫才廣達在華年
16.廣西鳳山文甫公支系箕公后裔字輩:
⑴羅王道公(鳳山)支:
①現(xiàn)福公1支
國朝家必旺,龍起鳳騰蛟。錦繡文章瑞,翔麟有風光。
②現(xiàn)福公2支
書林隨步慶天明,萬以召開著大清。朝向圣人多俊秀,連升永世立科名。
③現(xiàn)福公3支:芳廷名立中,顯邦繼爾宗,海宇傳奇秀,文明萬世榮。
⑵羅王富公(鳳山)支:
①元憲光鵬寶,文明永盛昌(文明慶國恩),仙有華山定,
閭光耀祖長,詩以惟德起,朝廷訓仕安。
②元憲光鵬寶,文明永盛昌,先(仙?)有華山定,閭光耀祖長。
世仕振家聲,勛名永秀榮。
③承先光繼述,振翼展鵬程。文明顯祖光,茂盛仁蘭芳。英躍(?)華山定,安邦永世昌。
17.廣西資源縣車田羅氏(經(jīng)查景字輩以上均屬于湖南省寶慶有進公仲祥房,其譜上字輩記載從生字以下到道字以上之字輩可能有誤)字輩:
仲才文碧子,允思志朝添,春景生廷興,萬代永達福祿增。
接新派行:道德開昌運,家志聲信久延,學純崇光大,品望步高賢
18.廣西賀州甫門三元村及賀州甫門、信都、仁義、靈峰、步頭、賀街、鵝街、桂嶺、公會、蓮塘、大平、水口、沙田等鄉(xiāng)鎮(zhèn)、柳州、梧州及廣東封開縣南豐等地彥政公(珠系47世孫)世系字輩:
彥福顯榮化,富元煥英昌,祥應澤潤色,
品超益世揚,義厚淵源久,仁深對譽香。
19.融安縣橋板鄉(xiāng)羅氏字輩:
興永大軍紀,紅正天雨,日謀祖澤長,孟休安居止,文章衛(wèi)國王。
20. 合浦縣總江鄉(xiāng)羅氏字輩:
先人光烈遠,世澤發(fā)源長。忠孝傳家寶,詩書護國樑。
科文恩濟美,豪杰繼宗庠。似續(xù)高山固,從此永臻昌。
※※※※※※※※※※※※※※※※※※※※※※※※※※※※※※※※※※※※※※※
十二、云南省
1. 鎮(zhèn)雄縣塘房鄉(xiāng)頂拉村羅氏字輩:
原字輩:廣大崇天鎮(zhèn)汝祖,宗德永世紹榮光。
增字輩:文化克昌家顯貴,殿廷建樹銘緒傳。朝治清廉群賢聚,
定國安邦萬壽長。弘信通昭吉瑞富,敏詩書才慧強。
承先啟訓育英俊,繼盛開源譜華章。隆登發(fā)達超新宇,
福祿周慶泰平康。
2.昭通羅氏字輩:
天國文應思嘉登高起鳳(因到鳳字起完畢就沒有,又另作三十字接連耕正又字排行列后)
忠孝傳達遠, 禮義鄉(xiāng)邦重, 祖德成宗功。
良財廣利用, 闌桂永芬芳, 光耀智仁勇。
3. 臨滄羅氏字輩:元書曰語,四支維恒。成宗正開,永昌榮光。
4.云南其他羅氏字輩:
高正應賢文,從在順朝廷。躍祖光興訓,千明萬世今。
5. 鎮(zhèn)沅縣九甲鄉(xiāng)果吉村河邊羅氏字輩:
⑴中正開儒永觀榮昌,肇啟東憲載,崇興克紹美,應福道德界。
⑵中信崇學本天德,純孝永清慶國恩。壽宇宏開先丕正,滿堂春光厚澤深。
榮宗耀祖存道盛,大有文義云豐生。連登上品朝君相,久遠通達自加增。
※※※※※※※※※※※※※※※※※※※※※※※※※※※※※※※※※※※※※※※
十三、陜西省
1. 安康市流水鎮(zhèn)羅氏字輩
世、德、廣、厚、克、顯、祖、光、洪、啟、愈、盛、宗、裔、榮、昌。。。
2. 安康市五里區(qū)傅家河羅氏羅氏字輩:
世尚守行文人正,士應天興德先長,延永繼…………
※※※※※※※※※※※※※※※※※※※※※※※※※※※※※※※※※※※※※※※
十四、山西省
1. 山西喜鵲窩羅氏字輩:
偉增文起讀,秉兆效繼昌。世遠傳吉廣,大廷慶永長。玉樹培功果,
瑤階法善良。忠家贊信義,德福振禮邦。殿昭冠洪憲,延泰敬瑞章。
2.其他羅氏字輩:
承恩文永景存宗,世炳振遠德應生;天賜厚福根基旺,百代千載億兆同。
※※※※※※※※※※※※※※※※※※※※※※※※※※※※※※※※※※※※※※※
十五、河南省
1. 新鄭市龍湖鎮(zhèn)羅垌村羅氏字輩:文風明來書,…………
2. 信陽市羅氏字輩:
萬文長心,景運治國。繼響悅聲,承先啟佑。
松柏青錦,開宏凌玉。恩澤成春,權(quán)衡道德, 盛世傳銘。
3. 光山縣白雀鎮(zhèn)羅氏字輩:
仁庭國家順,積德福滿堂。
4. 汝陽羅凹和伊川羅村羅氏字輩:
其一:徳名敬守,世耀榮光。才作麟鳳,行登賢良。
功業(yè)書策,福瑞盈堂。鴻范克茂,,壽同天長.
其二:心存元善,學貴永貞。禮讓普化,道義觀成。
念懷忠信,志秉廉清。振興文教,運會升平。
5. 信陽西羅氏字輩:
.....,大金永明德,富貴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6. 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羅氏字輩:書、明、道、顯、立、子、光、田……………
7. 桐柏縣羅氏字輩:
原字輩:世朝應大,國在興(新)德。
新續(xù)字輩:金玉安富貴,錦秀繼承忠。文學超真寶,
智象定乾坤。光輝千秋照,萬代棟梁才。
※※※※※※※※※※※※※※※※※※※※※※※※※※※※※※※※※※※※※※※
十六、山東省
1. 山東省牟平縣姜格莊鎮(zhèn)王家莊羅氏字輩
永、仲、增、萬、世、福、壽、德、仁、義等
2. 高密縣羅家莊羅氏字輩:
………永希堂云鴻,相傳偉以新……
3. 梁山羅氏字輩:
松敬好永生 國學文廣義 道傳知守正。
4. 淄博羅氏(唐朝羅公士信后人)字輩:
象維懋光,漢功懷芳,保家興慶,兆榮傳長;
克紹鴻烈,竣發(fā)吉祥,同豐順至,周年寧康。
淄博各地區(qū)各村寨輩名對照
第26世:原
第30世:尚、可
第31世:應、(或以單字三滴水旁)
第32世:繡、盡、(或以單字木字旁)
第33世:國、從、英、士
第34世:文、臣、思
第35世:世、繼、先、有、振、天
第36世:允、宜、遠、在、天、宗、子、桂、聞、世、文、晉、福、(或以單字心字旁)
第37世:禎、宗、應、亦、煥、仕、秉、文、相、萬、啟、德、思、常、清、國
第38世:元、新、肇、修、正、蔓、鳳、錫、大、丕、開、明、琳、長、承、添、永、際
第39世:昆、特、元、鎮(zhèn)、漢、永、貴、司、之、修、記、其、萬、盛、峰、興
第40世:敬、太、詠、啟、汝、登、員、峰、英、上、周、學、際、福、成、繼、運、心
第41世:建、廷、寶、魁、青、蔓、廩、云、存、嬴、廣、起、裕、亭、興、希、鴻、鳳、殿
第42世:象、廣、洪、萬、顏、毓、才
5.山東臺兒莊羅氏字輩: 殿 金 星 啟 廣 永 繼 恒 福 昌。
6.山東魯橋羅氏字輩: 樹立家式,用緒前芳,佑延滋大,乃慶和平。
※※※※※※※※※※※※※※※※※※※※※※※※※※※※※※※※※※※※※※※
十七、 河北省
1.滄州羅氏字輩:
宇山連德單,文希亭元永,玉長兆國慶,廣明發(fā)吉祥.....(共40字)
※※※※※※※※※※※※※※※※※※※※※※※※※※※※※※※※※※※※※※※
十八、安徽省
1.舒城羅氏字輩:昌立啟家志,光賢殷友世.
2.安徽肥東縣長臨鎮(zhèn)羅氏字輩:詩書忠愛本 法守治齊源。
3.蓬萊徐家集南羅村羅氏字輩:彥,亭,事,可,令,,忠,文,士,業(yè),傳。
4.安徽宿松縣洲頭鄉(xiāng)羅渡村羅氏字輩:
××××,一德啟昌隆,親政傳家遠,××××
5.安徽金寨均美公系字輩: 天保定爾,師學宗延, 從真先應。
6.安徽宣城羅氏字輩:純廷之光,本永世有,文章發(fā)國。
※※※※※※※※※※※※※※※※※※※※※※※※※※※※※※※※※※※※※※※
一十九.江蘇省
1.泗洪小羅莊羅氏字輩:
樹立家世,用(運)緒(續(xù))乾(前)黃(皇);童念耕讀,功德克長。
2. 鹽淮羅氏字輩: 為全國通用字輩。
※※※※※※※※※※※※※※※※※※※※※※※※※※※※※※※※※※※※※※※
二十、遼寧省
1. 撫順市順城羅氏字輩:
景應國起昌明憲慶德玉純貴永鴻信昭廣彥紹世寶恒宗元衛(wèi)本緒普方隆。
2.海城縣羅氏字輩:(原籍山東省蓬萊縣水城,清順治八年撥民到關(guān)外)
紅玉樹忠景,振興維生明,盛世英俊久,永肇紀先榮。
※※※※※※※※※※※※※※※※※※※※※※※※※※※※※※※※※※※※※※※
二十一、海南省
1. 一九八九年海南羅氏合譜統(tǒng)一字輩:
文明崇圣道,智勇冠南邦。碩德家基石,英才國棟梁。
箕裘恒濟美,蘭桂競騰芳。積善有馀慶,宗風世代揚。
2.海南省臨高縣加來鎮(zhèn)美塘村弼友公世支系字輩:
(1)入瓊前潮逸公(原籍廣東豐順縣湯南鎮(zhèn)坑圍村)系:
國朝鳳宜尹,克仕學光文。邦端貞德裕,世紹禮義尊。
堯舜宗英俊,孔曾道永存。天嘉民福善,萬有繼登云。
(2)日光公系:
日耀文夢,君恩顯榮。星輝月華,祖德宗派 。
蓬島清音,×孫克浚,豫章世序,萬福攸同。
(3) 來瓊開基祖弼友公系:
日耀文夢,君恩顯榮,星輝月華。
民國成功一旦中,共和敷政萬方通。
須知漢族原繁衍,世運昌明進大同。(因弼友公只識日光公輩序詩前三句十二字,當啟名用至“華”字時,未悉下句。故八世公月恒、月清于公元一九一二年,赴臨高縣衙呈請賜輩序詩,承蒙縣衙知事任重贈派序詩一首,即上后28字)。
3. 海南萬寧大泗水萬經(jīng)公系字輩:鼎、斗、德、朝、天、 文、章、華、國、業(yè)
4.海南萬寧(萬城東門)淑儒公系字輩:
淑、岐、卓、洪、玫、統(tǒng)、昌、世、鎮(zhèn)、文、運、振、家、聲
5. 海南瓊山扶揚全公系字輩:
(1)圣德日昌,大發(fā)賢良。家傳理學,邦國之光。
(2)一九三七年選用字輩:
枝江垂統(tǒng)緒,文運乃宏開。湘水琳瑯性,盧山禎干材。
豫章傳道學,粵海展詩才。善繼起所志,嘉謀咸在懷。
誦芬普嶺表,述德冠瓊崖。家世宗儒教,淵源由自來。
(3)瓊州羅氏新字輩:
文明崇圣道,智勇冠南邦。碩德家基石,英才國棟梁。
箕裘恒濟美,蘭桂競騰芳。積善有馀慶,宗風世代揚。
(4)懷景德啟,必其文之。瓊正開運,大發(fā)世居。家榮仁有,多洪天時。
6. 瓊海煙塘下東始祖緣公系字輩:
文明崇圣道,智勇冠南邦。碩德家基石,英才國棟梁。
箕裘恒濟美,蘭桂竟騰芳。積善有馀慶,宗鳳世代揚。
7. 瓊海上埇山輝始祖應科公系字輩:
應希萬文傳成元會殿樹績朝廷名顯家國蘭桂騰芳世德綿長。
8. 瓊海市石壁白臘溝象榮公系字輩:
象友開朝 ,青文顯達。 彬昭繼世 ,輝家泰克。
9. 文昌石九健公長房發(fā)富公系字輩:
舊派序:
枝葉茂文忠 ,根本發(fā)山東 ,地靈成宦族 ,
人杰振仁風 ,子仲世瓊元 ,進高會正中 ,豫章長燕翼。
新定派詩:
文明崇圣道,智勇冠南邦。碩德家基石,英才國棟梁。
箕裘恒濟美,蘭桂競騰芳。積善有馀慶,宗風世代揚。
10. 澄邁文集現(xiàn)政公系(文集、音大、富昌三村)原字輩:
學懋儒修繩材就范,名聯(lián)鄉(xiāng)貢秉筆書賢。
11. 澄邁縣美玉舉文公支字輩:
舉瓊大成,繼啟裕原,茂德萬世,學有敬魁,會建天之,
光宗耀祖,永言孝思,昭茲未許,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12. 澄邁譚昌儂有公字輩:
世運光昌,英賢會蔚。國寶家珍,風祥麟瑞。
一九七九年夏在定安夏朗村重修新派詩:
南國昌明,英才賢智,江漢源長,德禮仁義。
※※※※※※※※※※※※※※※※※※※※※※※※※※※※※※※※※※※※※※※
二十二:臺灣
1.挑源九斗羅氏國柱公派衍
允心志東昌,安居煥文章,道義千秋范,
詩收初載香,勛名彰福德, 現(xiàn)學耀宗光。
2.新竹、苗栗、和嘉義各地派衍
德達公派:(十一世)
開維秀振,碧享慶吉,仕際時來,學賢國寶,
立業(yè)榮光,興隆永世;煥發(fā)其祥。
國桂公派:(十二世)
允心志東昌,安居煥文章,道義千秋范,
詩畫萬載香,勛名彰福德,現(xiàn)學耀宗光。
佳升公派:(八世)
永仕芒升后,儒上秀維珍,應聘奕寶賢。
志銘公派:(十一世)
能振家業(yè)定,豫慶經(jīng)綸濟,章函學士昌,
世芳傳史織,德裕守和恭。
秀文公派:(十一世)
曰奕用鵬華,思興崇世盛,慎德慶家昌。
師崇公派:(十九世)
兆金源來振家聲,同億德安永吉祥。
永達公派:(十二世)
映伊千奕仰,承紹則景行,宜循乃昭家,澤克念云光。
惠章、克章派:(六世)
維九生一子,文獻走世昌,英榮益忠遠,
歷代耀宗光,偶來生吉慶,落衍德成章。
樂莊公派:(十九世)
德尚成先志,能常自有為,富貴皆由天,頂上忠臣欽。
南靖派:(十一世)
文里安正恭,克明必振夫,承首千有在,光貞自萬殊。
承宗公派:(十七世)
文承耀宗,永維興隆,祖德榮昌,昭穆福龍,
忠孝禮義,舉富貴恭,寬信敏惠,朗清和風,
日月光新,星亮秀云。
承宗公派:(十一世)
掛秀蘭姿發(fā)穎香,龍人清氣回非常,
蟾官折得登科甲,鳳閣薰來沐愛長,
處世溫恭求福聚,傳家忠厚卜名揚,
箕簑濟美綿延篤,日月時與載錫光。
新昭穆:(即豫章羅氏八十字班輩詩中的后四十字,亦稱“新派”)
忠孝全鴻烈,芳名振豫章,綱維承祖業(yè),文德耀宗光,
理學家聲遠,英才國運昌,云礽同紹述,余慶發(fā)新祥。
※※※※※※※※※※※※※※※※※※※※※※※※※※※※※※※※※※※※※※※
編者按:
本字輩庫的編錄是供天下羅氏宗親尋宗問祖之用,從我們的豫章祖始-珠公到現(xiàn)在已歷時2250年,期間由于戰(zhàn)亂、饑荒、人口增加導致生存環(huán)境變化以及當時國家的移民政策(如明朝初年的江西填湖廣、清朝康熙、乾隆時期的湖廣填四川)、 家族內(nèi)部矛盾等,使羅氏子孫外遷較多, 據(jù)了解,還有相當多的人因沒有家譜不知自己的祖先、字輩、來歷,有些只知道部分字輩,更不知道自己的祖先來歷及源流,對這些宗親也只能依靠本字輩庫的
豫章堂、尊堯堂:羅氏郡望豫章。宋朝時候,豫章人羅從彥是大儒陳頤、程顥的再傳弟子。他謹慎地遵守老師的教訓,隱居不愿做官,傳朱熹的理學,著有《尊堯錄》。人們稱他豫章先生。
豫章堂是羅姓的嫡傳正嗣,當年我羅姓始祖漢大司農(nóng)公領(lǐng)族人為避禍遷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始有豫章堂,繼而開支散葉,羅姓后人遷徙湖南、福建、廣東、浙江、山東、山西等地,成為一大族!千百年來豫章堂一脈名人輩出,羅姓一族更加得以光耀,小說家羅貫中,畫家羅牧,南宋學者羅愿,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大儒羅從彥,明三狀元郎:永豐羅倫、吉水羅洪先、紹興羅萬化等等全國各地羅氏人生輩出,為中華文敏作為了我們羅氏應有的貢獻!
豫章堂譜序為:“盛應實用君,成彥伯公叔;以之懋憲光,秉興克允福。亨運會時來,賢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業(yè)世常錄。”,也稱舊普,是羅姓嫡系一脈的序譜。
豫章
豫章郡,漢高帝置,王莽稱“九江”屬揚州。時戶六萬七千四百六十二。人口:三十萬一千九百六十五人??h十八:南昌、廬陵、彭澤、鄱陽、歷陵、余汗、柴桑、艾、贛、新淦、南城、建成、宜春、海昏、云都、鄡陽、南壄、安平(據(jù)《前漢書》班固撰)。
先秦時期,羅氏一直活躍在湖北、河南、甘肅、山西地區(qū)。到楚文王時,羅姓族人向南進入湖南的汨羅縣。并產(chǎn)生以“羅”命名的縣一一羅縣。秦漢時,羅姓向東發(fā)展,沿長江而下,已播遷至江西南昌地區(qū),秦·武陵郡守羅君用(筆者注:許多姓氏書、《羅氏族譜》載“武陵令羅君用”,查《漢書·地理志》秦時“武陵”為“郡”,今改之。)之子、灌嬰部將(筆者注:《江西通志》有傳,許多羅氏族譜載任大司農(nóng),臺灣有族譜載為“大將軍”,《南昌考古錄》載“官職失考”),族譜載,其出守九江,繼續(xù)完成潁陰侯灌嬰在南昌筑城任務(wù),并環(huán)城廣種豫章樹(樟樹),逐步繁衍生息。
東漢末,豫章羅氏世家子弟羅邵任侍中,封列侯;晉·羅企生、羅遵生兄弟以“—門忠孝”名著,一直發(fā)展到宋朝,成為江西的大姓。尤其理學家朱熹的祖師、福建沙縣人羅從彥,祖籍豫章,士人學者以“豫章先生”見稱。宋·宰相羅點(江西撫州崇仁人)是豫章柏林里羅文通的后裔,《宋史》有傳。還有一位“豫章羅”女性,唐朝時嫁給一位趙姓王爺,封為“豫章郡夫人”等。從史料、羅氏族譜中,可知豫章羅氏發(fā)祥于漢,至宋,尤其南宋,朝廷偏安杭州,羅氏開始重放異彩,出現(xiàn)“一門七進士”的羅紼家族。明朝時,人才輩出,“吉安三羅” ——明·哲學家、禮、吏部尚書羅欽順;明·狀元、學者羅倫、羅洪先等為代表,為豫章羅氏增光添彩,代有聞人。但吉安地區(qū)羅氏追溯源流時僅斷自唐·吉安刺史羅?。ㄗⅲ喝温氂袛?shù)說,從《桃林羅氏譜》),并明確其先祖來自浙江錢塘。后羅崱后裔嚴遵祖訓,亦斷自唐·羅崱。但宋代鄉(xiāng)間大儒、舉人羅紼的女婿、著名詩人楊在《四庫全書》中留下《誠齋文集》,保存了大量羅氏珍貴史料,其在《羅氏萬卷樓記》一文中斷言:“羅氏,皆豫章別也。其在于晉,君章(注:羅含字君章)”以文鳴降;及五季(唐五代十國期間),則有江東公(羅隱號“江東生”),今廬陵之羅,其后也”。明確廬陵(今吉安地區(qū))羅氏是豫章羅氏的一個分支,其先祖可追溯至晉長沙相、散騎常侍、著名文人《湘中記》作者羅含及唐末五代初的詩人“唐三羅”之首——羅隱。
唐·林寶受御命主撰的《元和姓纂》中,不知為何沒有“豫章羅”的名次。大概唐朝時,改革姓氏制度,強制削弱“晉之王、謝,唐之崔盧”的世家大族勢力,按當朝官品位重排姓氏大族。“豫章羅”在唐朝林寶撰《元和姓纂》時沒有在當朝有高官者,所以與“長沙羅”一樣未列名次。
姓族:名族,望族。《后漢書 朱穆傳》:“臣聞漢家舊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書事,黃門侍郎一人,傳發(fā)書奏,皆用姓族”。李賢注:“引用士人有族望者”。又北魏孝文帝下詔制定姓族,以奕世有大官者為姓,次為族(見《魏書·官氏志》)。漢代,豫章人首見封侯者為羅邵,他官為“侍中”,必出自姓族,其封侯之事由,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有記載??上ЧP者所見羅氏族譜,竟無一本有載,但他為“豫章羅氏”是漢代姓族,留下確證,為豫章羅氏爭得很大的光榮,是一位被羅氏后人遺忘的、為“豫章羅”姓族聲譽做出杰出貢獻的羅氏先人。
現(xiàn)在海內(nèi)外—千多萬羅氏,大多數(shù)源出或奉“豫章”為郡望。
長沙
長沙郡,秦置,時戶二十五萬五千八百五十四,人口:一百零五萬九千三百七十二人。十三城。臨湘;攸;茶陵;安城;酃;連道;昭陵;益陽;下雋;羅[原注:帝王世紀曰:有廣陵亭?!断嬷杏洝罚üP者注:羅含著)亦云:二妃之神(羅孝女、孟姜女),劉表為之立碑];醴陵;容陵。(據(jù)《后漢書》南朝宋,范曄撰)
“長沙羅”與“豫章羅”一樣,屬于羅氏五個郡望之一,在《元和姓纂》為不列名的郡望。但在唐末,長沙王羅弘信、鄴王羅紹威父子封王,功高一品,若當時續(xù)編《元和姓纂》,“長沙羅”一定名列榜首。
湖南長沙,以漢·梁國相羅懷、交州刺史羅宏;漢·臨海太守羅彥;漢末晉初滎陽太守羅綏;晉·長沙相羅含、唐·長沙王羅弘信、鄴王羅紹威父子、“唐三羅”詩人、浙江羅隱、羅鄴、羅虬等為代表,形成長沙郡望。據(jù)明·狀元羅洪先花費三十多年時間,在《秀川羅氏族譜》等文獻中斷言,吉安、吉水羅崱,前先世來自湘東。清·湖南婁底教育家羅辀重的父親“陶龕先生”(湖南羅氏大部奉崱公為始祖)在其自傳中亦寫明為“江東公”羅隱的后裔。
筆者在宋·楊文集中找到有關(guān)羅氏的大量史料,因楊是舉人羅紼的女婿,楊在“羅氏萬卷樓記”一文中明確斷言:吉安、吉水之羅,源自晉之羅含,唐之羅隱。但目前羅崱后裔亦有一些改奉“豫章”為郡望,此是“郡望”的演度,文化認同的結(jié)果。由于年代久遠,資料欠缺,《秀川、桃林、竹溪羅氏族譜》乃斷自羅崱而不上溯。
湖南羅氏雖大部奉唐·吉安刺史羅崱為始祖,但乃有數(shù)支羅氏如寧鄉(xiāng)羅氏,仍然奉長沙王羅弘信、鄴王羅紹威為始祖。
襄陽
在湖北襄陽,以漢·廣漢太守羅蒙;漢·牂牁太守羅式;晉·持節(jié)(注:持節(jié)即掌有三品官以下“先斬后奏”之權(quán))西鄂侯羅憲;持節(jié)夷陵侯羅尚;廣、益州刺史羅友;唐·燕王羅藝(注:曾賜姓李,后改回羅姓);秦王左右、陪戒副尉羅甑生(從二品,周紹良藏拓本),襄陽男爵、京兆尹羅珦;贈禮部尚書、福建、江西觀察使羅讓等為代表,形成襄陽郡望。該郡望后裔,筆者所見除江西吉水山原羅氏支系外,其它均與兄弟姓氏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統(tǒng)一“郡望”,改奉“豫章”為郡望。明代“吉水三羅”之一的羅大纮即出自該支。在《禁毀四庫全書》中,羅大纮的文集得以保存,為山原羅氏屬于襄陽郡望留下典籍依據(jù)。在唐朝林寶受御命主撰的《元和姓纂》中,“襄陽”列為羅氏二郡。其一齊郡,其三,河東。
齊郡
齊郡,秦置,時戶十五萬四千八百二十六。人口:五十五萬四千四百四十五人。縣十二:臨淄、昌國、利、西安、鉅定、廣、廣饒、昭南、臨胊、北鄉(xiāng)、平廣、臺鄉(xiāng)。(據(jù)《后漢書》南朝宋,范曄撰)
在山東濟南,古稱齊郡、歷城。有一支羅姓族人從河南沿黃河而下,魏晉南北朝時,逐步發(fā)展成大姓,隋末與湖北襄陽等羅姓族人共同參與十六姓興唐的戰(zhàn)爭,其代表人物有的封王,如燕王羅藝(正一品),有的封國公,如郯國公羅仕信(從一品),有的封侯,如左驍衛(wèi)將軍、上柱國(正二品)安山縣侯羅君副(據(jù)周紹良藏拓本);詡衛(wèi)神羽大都督羅端(據(jù)北京圖書館藏拓本);果毅將軍羅承先(從二品,據(jù)周紹良藏拓本);開國縣公羅君預(從二品,據(jù)古文獻室藏拓本)等。而歷城所在地——齊郡,在唐·林寶編的《元和姓纂》中列為羅氏首郡,發(fā)展成羅姓的郡望。因唐朝定姓族時,以當朝官品位排列,可見當時齊郡羅氏人才之盛?,F(xiàn)山東羅氏大部奉唐·郯國公羅仕信為始祖,而且斷自羅仕信。據(jù)宋·鄭樵《通志·氏族略》,羅仕信賜姓“李”。但他族人的后裔仍然堅姓“羅”。
河東
河東郡,秦置,時戶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九十六。人口:九十六萬二千九百一十二人??h二十四:安邑、大陽、猗氏、解、蒲反、河北、左邑、汾陰、聞喜、斐澤、端氏、垣、皮氏、長修、平陽、襄陵、彘、楊、北屈、蒲子、絳、狐鑷、騏。(據(jù)《后漢書》南朝宋,范曄撰)
在山西太原附近,北魏時,以代州人(今山西)屈蛇節(jié)侯羅結(jié)(《魏書》有傳)家族為代表,羅撥封濟南王、羅斤封帶方國公等,翻開《魏書》,羅氏自成半壁河山,形成羅姓河東郡望。至唐朝,名列羅氏三郡之一。其代表人物除上述羅結(jié)家族外,還有唐·播州侯羅榮,為唐大將,自山西東進南下,征戰(zhàn)福建、廣東、廣西、至貴州落戶,《遵義府志》,幾成羅氏家譜。宋開國元勛羅彥瑰,為宋朝的建立,名垂千古,廣東羅貴支系,有的奉羅彥瑰為始祖。但目前已少見奉河東為郡望的羅氏支系。估計已改奉羅氏其他郡望,體現(xiàn)民族文化的趨同。
河東,是由少數(shù)民族改姓為主而成的羅氏郡望,可見少數(shù)民族在羅氏的發(fā)展史上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
以上為關(guān)于羅氏家譜,各地羅氏族譜大全,等相關(guān)內(nèi)容,同時我們還為您提供不錯的:羅姓的來源,羅姓起源,羅姓起名,羅姓名字大全,等相關(guān)內(nèi)容供你查閱參考
國內(nèi)起名行業(yè)領(lǐng)頭門戶《起名網(wǎng)》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任起名網(wǎng)董事與首席命名專家,出生于國學世家。可聯(lián)系作者老師在線為您解答!
很多人認為起一個名字只是三個字而已,怎么要這么貴,起一個名字花這么多錢值不值?起一個吉祥好名字不是簡單的給你三個字,是通過對生辰、姓名學,生肖,星座、音形義等復雜的分析,反復篩選,綜合平衡的過程,方案包括生辰分析,生肖解析,詩詞起名、音形義、姓名心理學分析,適合用什么字,名字的具體含義解釋,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頁,字字斟酌,句句揣摩,只為讓您收到一份滿意的結(jié)果!
起名是一門手藝活。文學素養(yǎng)及功底,決定名字的格調(diào)與意蘊;八字命理、五行格局等能量學分析,助益孩子的運勢與福分。周易起名是通過寶寶的生辰八字,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jù)進行取名,同時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藝術(shù),揚長避短,陰陽平衡,從而起到輔助人生運勢的作用。而傳統(tǒng)周易命理、數(shù)理,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難以掌握。一個真正符合命理數(shù)理的好名字,能夠讓人因名而貴、名揚天下。因此,起一個好名字,并不簡單,也并非投機取巧。而有些名字,注定無可復制,只屬于一個特定的人。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睘楹⒆尤∫谎琶⒁悦炙N訓勉之意,對其進行品性熏陶,非常有教育意義。我致力于在音形義俱佳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國學、詩詞等傳統(tǒng)文化,賦予名字更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更雋永吉利的寓意,給予名主更好的激勵和能量。古今融合,科學起名。用心起好名,好運伴一生。
陳清泓,陳大師,擅長寶寶起名、周易測名、命理咨詢等??釔垡讓W數(shù)理、八字命理、佛、道學說,精研《三命匯通》、《淵海子平》、《滴天隨》等易學古籍,長于傳統(tǒng)國學文化,開創(chuàng)一套以象法為主的命名體系,已為數(shù)萬名客戶服務(wù),均獲得一致好評。曾有多篇研究成果發(fā)表于《中華易學》,多次受邀參加北京易學文化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