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南洋與東南亞朱氏
朱氏也是中國通南洋的先行者。據(jù)《梁書》記載,早在三國時,吳國孫權(quán)便曾派遣宣化從事朱應(yīng)與中郎將康泰通南海諸國,這是見于記載最早涉足南洋的朱氏,也是見于記載最早通南洋的中國官員。
明朝初期,燕王政變,推翻建文帝后,據(jù)說明建文帝朱允炆就逃到了南洋。為了偵查建文帝的情況,明成祖還派太監(jiān)鄭和多次率領(lǐng)海軍前往南洋巡查。
明末清初,為逃避大清朝廷迫害,大批明室后裔逃往南洋,如魯王朱以海、著名思想家朱舜水都曾到南洋一帶抗清。近代以來,以閩粵沿海地區(qū)為主的朱氏族人又紛紛到南洋一帶去拓殖和謀生,時至今日,朱氏已成為南洋華僑、華人中的重要一支,在印尼、馬來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華人社會中都有一定勢力,并產(chǎn)生了印尼報人朱茂山、新加坡著名音樂家朱暉、馬來亞華人公會秘書長民主聯(lián)合黨領(lǐng)導(dǎo)人朱運興等一批杰出的華人領(lǐng)袖。
南洋朱氏大都在當(dāng)?shù)亟⒘烁鞣N朱氏的宗親聯(lián)誼組織,如新加坡朱氏公會、菲律賓朱倪宗親會、新加坡瓊崖朱氏社等。
菲律賓朱倪宗親會是菲律賓華人朱氏和倪姓聯(lián)合組成的血緣社團,1980年2月3日創(chuàng)立于馬尼拉。宗旨是:堅持中庸之道,聯(lián)絡(luò)宗誼,使散居各地宗親時常聚會,守望相助,緩急共濟;使年輕一代宗人,有宗族觀念,不忘祖先和中華文化發(fā)源地,發(fā)揚中華文化傳統(tǒng)。首屆理事長朱其喇。
新加坡瓊崖朱氏社是新加坡華人血緣社團,1926年成立,是新加坡瓊崖各宗親組織中歷史悠久的團體之一。宗旨:聯(lián)絡(luò)感情,促進團結(jié),舉辦公益,共謀福利。規(guī)定:凡屬瓊崖朱氏血統(tǒng)的華人,不論是居住在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均可加入該會為社員,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期有會員二百多人。
新加坡朱氏公會是新加坡華人血緣社團,1947年成立。宗旨為奉祀祖先,聯(lián)絡(luò)感情,促進團結(jié),共謀福利,1968年在武林山之麓重新建立先祖紀(jì)念碑。每年清明節(jié)舉行春祭,1969年設(shè)立互助部,以照顧會員福利。第三十二屆(公元1983年)主席為朱儒榮。
朱氏越出國境南遷到東南亞的歷史已很長遠,因為像越南等國在獨立前原本就是中國封建帝國的統(tǒng)屬地。大量朱氏族人進入東南亞,則也是在明末清初。當(dāng)年南明政權(quán)反清失敗,永田率一批朱氏皇室成員逃亡緬甸,后來大部分或被緬甸人害、或遣送回國,但仍有遺漏逃匿后而流落在緬甸的。在今日緬甸、泰國、越南等國,都有朱氏華人,但人數(shù)不算很多。而在越南本族中,由古老越族中
的朱氏形成的今日越南朱氏,則非常昌盛。朱氏是今天越南常見大姓之一,并產(chǎn)生了越南人民軍創(chuàng)始人、國防部長朱文亞上將和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wù)委員會副主席朱輝珉大將等一批杰出的人物。
⑵.朝鮮和日本
朝鮮與中國一衣帶水,歷史上朱氏因做官、征討、謀生等原因大批遷至朝鮮。這些早期朱氏移民,構(gòu)成今日朝鮮民族中的朱氏。特別是明清時期,朱氏遷朝者形成高潮,在今日朝鮮華人中,朱氏是人口較多的大姓。據(jù)統(tǒng)計,朱氏為今朝鮮一百四十三姓氏之一。據(jù)朱子后裔聯(lián)誼會的資料統(tǒng)計,現(xiàn)在朝鮮的朱氏屬一派的,南韓有十五萬余、北朝鮮有六萬余,共達二十余萬人,可見在朝朱氏華人之盛。
朱氏移民日本主要也是明末清初。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推浙江余姚人朱舜水。朱舜水是明末清初一位極有民族氣節(jié)的思想家。關(guān)于他的家族,一說是朱熹的后裔,但更多的人認(rèn)為他是明朝皇族的同宗旁支。他的遠祖是朱元璋的族兄,因不想做官,便隱姓埋名,改姓諸氏,后子孫才恢復(fù)本姓朱氏。朱氏自朱舜水曾祖朱詔以來,歷代顯宦,為世家大族。朱舜水生當(dāng)明末亂世,明亡后,以一介書生奔走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安南、南洋等地乞師籌餉,策劃國內(nèi)反清復(fù)明運動。事敗后,于公元1659年逃亡日本,先居長崎,后移居江戶,至公元1682年壽終于江戶,并葬在那里。朱舜水移居日本二十二年,長期從事講學(xué),傳播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對當(dāng)時的日本有巨大的影響。日本許多著名學(xué)者、思想家,都是他的門人。后來他的門人弟子形成日本文化史上的水戶學(xué)派。他的思想和事跡在日本廣為人知,至今受到日寇民的敬仰。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日本還隆重地舉行了“朱舜水來日二百五十周年紀(jì)念大會”,并邀朱舜水在中國的第十一世孫朱輔基到東京致祭。
⑶.美國
朱氏移居美洲時間雖然較晚,約從近代開始,但人數(shù)比較多,而且分布極廣。據(jù)統(tǒng)計,在美國華人中,朱氏排在第三位。據(jù)朱子后裔聯(lián)誼會的統(tǒng)計,在今日美國的三十多個州都居住、分布有朱氏華人。美洲的朱氏又建立有本族的宗族社團組織。如1920年美國朱氏華人成立朱思德堂,購置樓宇,1927年朱氏華人又成立朱沛國堂,在二藩市設(shè)置總堂。此外又在屋侖、洛杉磯、新奧爾良、休斯頓、新墨西哥、紐約、波士頓、吐簡等地設(shè)立分堂,定期組織美國朱氏祭祖,1992年美國朱氏宗親會還組織回大陸尋根、祭祀朱子等活動。美國的朱氏華僑、華人不僅人數(shù)多,而且還是海外朱氏中最優(yōu)秀最興盛的部分。這里產(chǎn)生了美國應(yīng)用數(shù)學(xué)委員會主席朱家琨、被評為1990年美國最杰出人士的物理學(xué)家朱經(jīng)武、加利福尼亞華商總會會長兼中國聯(lián)誼會會長朱藝峰、《北美日報》社社長朱光復(fù)、北加州工程師朱再兮等大批杰出的人物。
⑷.非洲
在毛里求斯的六十多個華人姓氏中,朱氏雖只算是中等姓,但卻是較杰出的。這支朱氏曾孕育出著名華僑領(lǐng)袖、華人議員、地區(qū)管理部長朱梅麟。
在尼日利亞有第一位華人酋長、企業(yè)家朱南揚。
⑸.其他
在國外,朱氏較集中的國家有朝鮮、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如在朝鮮,朱氏是主要姓氏之一,在朝鮮有六萬人,在韓國有十四萬人,共計達二十萬人之多。在越南,朱氏也是常見姓氏。在美國,據(jù)當(dāng)?shù)刂焓下?lián)誼會的資料統(tǒng)計,朱氏是美國華人中的第三大姓,而且已廣泛分布到美國的三十多個州。
編輯本段11.當(dāng)今分布
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繁衍壯大和轉(zhuǎn)輾遷徙,到今天,朱氏世族已發(fā)展成一個擁兩千余萬人口的中華民族主體姓氏,是中國大陸地區(qū)人口數(shù)居第十四位的大姓。不但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在中國的臺灣省、香港、澳門地區(qū)和與中國相鄰的朝鮮、越南和新加坡等地區(qū),朱氏也成為當(dāng)?shù)氐闹饕帐现弧?/div>
據(jù)資料統(tǒng)計,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朱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江蘇省,朱氏是該省第一大姓;其次是云南省,朱氏在該省為第四位的大姓。
另據(jù)一些研究人員對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抽樣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朱氏當(dāng)時占全國總?cè)丝诘?.21%,約一千九百三十六萬余人,在全國一百大姓中排第十四位。其中,在北京市朱氏占全市總?cè)丝诘?.934%,是全市排在第十七位的大姓;在遼寧省朱氏占全省總?cè)丝诘?.607%,排在第三十位;在上海市朱氏占全市總?cè)丝诘?.451%,排在第五位;在福建省朱氏占全省總?cè)丝诘?.594%,排在第二十六位;在廣東省朱氏占全省總?cè)丝诘?.526%,排在第三十八位;在四川省朱氏占全省總?cè)丝诘?.478%,排在第十七位;在陜西省朱氏占全省總?cè)丝诘?.870%,排在第二十二位。2004年上海市再次進行人口的統(tǒng)計,朱氏人口已達四十八萬三千余人,占上海市人口總數(shù)的3.3%,是上海市第五大姓。
這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朱氏在華東地區(qū)最為集中,是江、浙、滬地區(qū)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姓;其次是在西南地區(qū),朱氏居前五大姓之列;在華北、華南地區(qū),朱氏人口相對較少,但也在前四十大姓之列。
朱氏主要分布在山東、安徽、江浙一帶。
朱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臺灣省則排名第三十二位,皆屬于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八百四十六萬一千余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1.15%左右。
朱姓發(fā)源于今河南、安徽間地及江蘇省境。西漢朱質(zhì)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東漢后期的黨錮之禍中被,子孫避難逃到丹陽(今屬江蘇)。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陜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nèi)發(fā)展繁衍。魏晉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東、安徽等主要地區(qū)。在四世紀(jì)末和五世紀(jì)初以及五世紀(jì)末,中原人民為躲避戰(zhàn)亂,大規(guī)模遷徙日本群島,形成兩次日本史書稱之為“歸化人”赴日的高潮。主要禍根是由西晉后期的五胡亂華等,長期極其殘酷的民族仇使大陸漢族人不堪忍受,開始了向四周大規(guī)模遷徙的浪潮:主要是南遷江南,其次是由東北逃向朝鮮半島,南北兩路難民都有相當(dāng)多的一部分最后去了日本。劉姓作為兩漢皇族也是此時到達日本的漢族歸化人的主力。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后來司馬氏滅魏建立西晉,劉氏皇族地位表面上沒有改變,但實際情況開始惡化。當(dāng)年隨阿知王來日本的,還有朱姓[3] 、段姓、郭姓、李氏、多姓、皂姓、高姓等姓。唐末有朱葆光遷居湖南。東晉時有朱瑋自河南南陽徙居南康(今屬江西),其后朱熹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朱熹之孫朱銓回遷廬陵(今江西吉安),朱銓的5世孫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亂徙居吉安府安??h(今屬江西), 后又遷至廣東興寧寧中鄉(xiāng)竹絲湖立業(yè),成為朱氏興寧竹絲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兒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羅?。ń駨V西東興各族自治縣東)徐田,此后,子孫繁衍,分布于今廣西、廣東的許多地方。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qū)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朱姓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臺灣是個較有影響的姓氏。清康熙年間,臺灣的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朱一貴,是落籍臺灣的朱氏中較有影響的一個。朱一貴,原福建省長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后,他遷居臺南縣羅漢門,夏率眾起義,以反清復(fù)明相號召,稱“大明重興元帥”。各地農(nóng)民紛起回應(yīng)。他率領(lǐng)義軍,在諸羅的赤山取得大勝,人數(shù)發(fā)展到三十萬,進而占領(lǐng)了全臺灣。他被推為中興王,年號永和。后在清渡海進攻下,作戰(zhàn)失利,他被俘就義。從此,朱一貴在臺灣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歷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后裔朱術(shù)桂隨鄭經(jīng)來臺開墾。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嶼、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墾的足跡?,F(xiàn)今臺灣的新竹、臺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較多的縣。
郡望
吳郡: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東漢王朝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區(qū)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吳郡之內(nèi)。隋朝滅陳國后,改吳州為蘇州,吳地始有蘇州之稱。三國時期孫吳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一個吳興郡,治所在烏程(吳青鎮(zhèn),今浙江湖州吳興區(qū))。
沛郡:也稱沛國郡、沛縣,始建于漢朝初期。西漢建立后,漢高祖劉邦將家鄉(xiāng)泅水郡改為沛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濉溪)。王莽改為吾符郡,東漢改為沛國。三國魏移治沛縣(今江蘇沛縣)。西晉還舊治,后復(fù)為郡,又移治沛縣。南朝宋移治蕭縣(今安徽蕭縣)。北齊時廢。早期沛郡所轄范圍,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和江蘇省沛縣、豐縣等地。東漢時改為國,后又改回沛郡,所轄地域大為縮小,而且郡治屢有遷移。但作為姓氏郡望意義上的沛郡,主要是指西漢時的沛郡。
鳳陽郡:隋朝時期置郡,治所在鐘離(今安徽鳳陽)。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qū)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qū),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后又復(fù)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于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
丹陽郡:丹陽又稱潤州、丹楊郡,是中國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變動。先秦時期,共有三處以丹陽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漢朝時期實施郡縣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許多以丹陽為名的郡和縣。丹陽郡始建于西漢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轄十七縣,轄境相當(dāng)于今安徽省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脈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強溪以此地區(qū)。三國時期孫吳國移治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后轄區(qū)縮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時,又在河南省項城縣的東北置了一個丹陽郡。隋朝滅后南朝陳國后曾廢黜,后隋煬帝又置潤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蘇常州),再以蔣州(今江蘇南京)為丹陽郡。唐朝時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升為鎮(zhèn)江府。另外,古代楚國原在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帶,楚文王東遷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為丹陽。還有,秦朝時期的丹陽縣,亦稱丹楊縣,在今安徽省當(dāng)涂縣一帶,唐朝時期被并入當(dāng)涂縣。明、清兩朝乃至民國、現(xiàn)今的丹陽,只是個縣級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蘇省溧陽市旁邊,緊依長江,隸屬于江蘇省鎮(zhèn)江市。
義陽郡:三國時期曹魏國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棗陽縣東南。西晉時期改置為義陽國,其時轄地在今天河南省新野縣南部一帶地區(qū)。
錢塘郡:秦朝時期始置錢溏縣,治所在靈隱山麓,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帶。南北朝時期的陳朝禎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改置錢溏郡。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廢錢溏郡置為杭州,移治到錢唐(今浙江杭州靈隱山麓,浙江省杭州市)。唐朝時期將“溏”改加“土”偏傍為錢塘。民國時期,錢塘與仁和縣合并為杭縣。
太康縣:秦朝時期置陽夏縣。隋朝時期改為太康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一帶地區(qū)。
永城縣:東漢時期的臨睢縣,晉朝時期廢除。隋朝時期又改置為永城縣,其時轄地在今天河南省東部,鄰接安徽省。
堂號
"白鹿堂":宋朝時大理學(xué)家朱熹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xué),所以稱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講學(xué)時主張"循序漸進、居敬持志"八個字的教學(xué)原則。循序漸進在教學(xué)方法上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師不但教書,還要育人;不但言教,還要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則,做學(xué)生的榜樣,所以叫"居敬堂"。
"折檻堂":漢代時有槐里令朱云。當(dāng)時奸臣張禹,欺君害民,作惡多端。但因為信任他,誰也不敢惹他。朱云卻上朝奏本,請張禹,這一下觸怒了,立即叫劊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門外去斬首。朱云卻面不改色,侃侃地向擺出張禹的罪惡事實,大講誅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劊子手來拉他去執(zhí)刑,朱云卻雙手攀著金殿的門檻,道理還是講個不完。劊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門檻,結(jié)果把殿檻扮斷了,劊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強權(quán)的精神感動得醒悟過來,釋放并獎勵了朱云,把張禹交大理寺查辦。過后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檻,意味深長地說:"別修了!留著他可以使我時刻檢討自己,也勉勵大家都要象朱云一樣敢于向我提意見。"
"一本堂":余姚朱氏的始祖,據(jù)《余姚朱氏宗譜》清同治版記載:“南陽沛國朱氏南遷祖,分徙越州,又始于煒伯謙者,迨明州錄事參軍瑞府君嫡孫兵部尚書美甫君,分居雙雁,為遷姚始祖。”
《余姚朱氏宗譜》載:“宋參軍朱瑞,瑯琊人,以錄事明州,家于鄞,傳二世廷碧公,熙寧時拜兵部尚書,致仕來姚,見雙雁石倉之美而卜筑,遂世居焉。石倉如冠如佩,因名冠佩里。”朱瑞,瑯琊人,玉公十一世孫,字天錫,生于后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卒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享年七十三歲,宋初官明州錄事參軍,遂家于鄞。生三子,允祥、允迪、允中。
朱允迪,朱瑞次子,字惠吉,生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卒仁宗至和二年(1055),享年七十二歲,官國子監(jiān)丞。生二子,廷良、廷碧。
朱廷碧,朱允迪次子,字美甫,號萬四,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四月二十二日,卒于宋神宗十年(1077)六月初十,享年五十九歲。官兵部尚書,致仕歸,尋幽游勝,見余姚雙雁石倉之美,筑室僑寓,遂世居焉,是為遷姚始祖。
按上述譜記,漢代時,朱氏由河南南陽縣遷徙到瑯琊,即今山東諸城縣一帶。宋時,朱瑞,任職于寧波“明州錄事”,居鄞州。朱瑞之孫朱廷碧,宋熙寧時(1068—1077)拜兵部尚書,致仕后徙居余姚雙雁鄉(xiāng)石倉村,山峰有巖厓?nèi)绻谌缗?,因名冠佩里,今屬余姚市梨洲街道,朱廷碧遂成為余姚朱姓始祖?/div>
朱廷碧遷居冠佩村后,其后子孫又分批外遷。一支遷山陰縣,一支遷上虞縣,有一支遷入余姚城內(nèi)龍泉山和城東北的梅川鄉(xiāng)兩地。其中,朱廷碧五世孫朱正秦(1204—1279)被奉為余姚一本堂朱氏始祖。按譜載:朱氏“雖有山陰、余姚、上虞之分,而原其一本,則皆發(fā)源于冠佩,而根本于南陽者也”。
朱正秦生有三個兒子,長子端一世居冠佩,次子端二遷居余姚城內(nèi)龍泉山南麓;后來小兒子端三也遷到龍泉山西麓居住。其中,端二的子孫在龍泉山南麓建造朱氏宗祠。
遷居姚城后,朱氏子孫繁衍,世系分三大支七大房分支。從此,余姚朱氏開創(chuàng)了長達九百馀年的興旺歷史,
余姚朱氏世系:一本堂支,朱廷碧始遷姚居冠佩,至五世朱正秦,為一本堂顯祖。三支系:朱正秦為一世,生三子,端一、端二、端三,為二世。長子端一世居冠佩為第一支;次子端二遷居龍泉山之南麓,為第二支;季子端三遷居龍泉山之西麓,為第三支。
七大房:自端二至朱柳莊之子朱宗用,為大房;朱柳莊次子朱宗廣,出繼朱敬莊,為二房;朱宗勤,為在京三房,今以朱仲文之孫朱宗鼐支,為老三房,又稱慶房;朱宗助支為四房;朱宗勁支為五房,居謝家路;朱宗勛支為六房,此房后代子孫不旺;朱宗勤、朱宗助、朱宗勁、朱宗勛均為朱柳莊之子。讓兒子朱宗勉支為七房;朱宗渤支為八房;朱端三一支居龍泉山西麓,稱為后房;能在朱氏祠堂輪流值年的共七分支,故稱七大房。這七大房中,第一大支朱端一,因仍留居冠佩里,不計在內(nèi);朱端三一支只算一房,其馀六房均為朱端二子裔,因此,余姚朱氏家譜,主要記載朱端二一支的譜系。
堂:出自朱熹(公元1130~1200年),南宋理學(xué)家、教育家,別號,江西省婺源縣人,紹興進士,宋國理宗時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敗徽國公。在哲學(xué)思想上,他從二程學(xué)說發(fā)展為完整的理學(xué)體系,為理學(xué)之集大成者。曾主持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教授五十余年,四方仰慕,弟子眾多。其學(xué)派稱為“程朱學(xué)派”。朱熹著作甚多,對后世影響很大。朱氏近代取“堂”,源此。
朱姓的家譜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歷代規(guī)制,也編制了皇家家譜,稱為玉牒,朝廷設(shè)有專官管理,稱宗人府,記錄皇族成員的世系。由于戰(zhàn)亂,明代的玉牒沒有存世。家譜的編修是每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譜一般20年或30年編修一次,稱為做譜。
譜序,是族譜中極有價值的文章。一部族譜往往有多篇序文,它們大都由本族名流與本族有淵源關(guān)系(如親朋好友)的著名學(xué)者、政界人士所寫。譜序文章,其內(nèi)容多為論述族譜的重要意義、本族修譜的歷史、本族姓的源流。歷史上保存下來見載于各朱氏族譜或各朝文集中的朱氏族譜序,數(shù)量極多。其中,最著名、流傳最廣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朵氏世譜序》。該譜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譜序》,見載于大多數(shù)朱姓族譜上。
江蘇溧陽朱氏忠字號宗譜二十一卷,(民國)朱仲昌主修,朱壽昌等纂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紫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檔案館、江蘇省江都市圖書館。
福建朱氏建安譜,(明)朱瑩主纂,明萬歷庚申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福建省檔案館。
安徽徽城朱氏族譜,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安徽涇川張香郁朱氏續(xù)修族譜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湖南朱氏通譜十八卷,首三卷、末兩卷,(清)朱映圭纂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浙江梅隴朱氏宗譜十七卷,(民國)朱正奎等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朱氏四修支譜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朱孚唐主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朱氏宗譜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朱氏族譜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浙江紹興山陰柯山朱氏本支宗譜兩卷,(清)朱偉軒編,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浙江紹興朱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朱沛然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xiàn)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浙江紹興山陰陡朱氏宗譜六卷,(清)朱福青纂,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朱氏八修支譜二十一卷,首五卷、末一卷,九修接續(xù)八修,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卷,附卷十五后,白鹿堂木刻活字印本共二十六冊,有兩冊已殘?,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朱姓起源之男孩起名
朱子聰 朱奕萱 朱漢羽 朱昌 朱睿華 朱彥尹 朱代磊 朱嘉君 朱曄懌 朱名淳 朱米沛
朱蕊懿 朱白洹 朱芊柔 朱麗葉 朱丹若 朱可欣 朱迎君 朱胤之 朱靜若 朱彥萱 朱凡
朱玉曦 朱澤 朱令堯 朱毅 朱立君 朱沐靈 朱介東 朱邱晨 朱容楓 朱官弈 朱栩淵
朱國賓 朱宏羚 朱泰霖 朱思衍 朱惠均 朱澤湘 朱祝群 朱均均 朱穎宣 朱偉煌 朱永富
朱桂放 朱慧慧 朱彥皓 朱煥斌 朱劍翔 朱書鑌 朱銘晗 朱旭岑 朱以恒 朱長安 朱卡岐
朱上岐 朱薏茜 朱圓圓 朱甜甜 朱涵 朱崢珍 朱博宇 朱華夫 朱曉琦 朱彥青 朱岳陽
朱傳雄 朱嘉懌 朱雪寧 朱亞峰 朱禹檀 朱漪萱 朱雅月 朱影萱 朱語涵 朱建府 朱雅若
朱佳琪 朱嘯天 朱雪鄰 朱剛烽 朱廷俞 朱文晶 朱錦 朱威 朱秀雨 朱璐寧 朱雁 朱巖
朱凌辰 朱方杰 朱令 朱航竣 朱淇元 朱學(xué)兵 朱思源 朱澤輝 朱慧博 朱常輻 朱勝輝
朱惠珊 朱知明 朱念焦 朱雯煊 朱峻志 朱嘉予 朱語佟 朱駿暢 朱春潮 朱晨萱 朱虹陽
朱芷湄 朱凱璇 朱冠 朱小衛(wèi) 朱宸頡 朱秀雯 朱天天 朱韻綺 朱冬升 朱囿成 朱峻霜
朱宇浩 朱一涵 朱柏雋 朱滎陽 朱明麒 朱瑞熠 朱晨 朱群裕 朱郁杰 朱龍豐 朱劍鋒
朱鑌 朱子墨 朱芷睿 朱蕓萱 朱育良 朱坤城 朱鴿 朱瑞青 朱雯菲 朱葉 朱崳湉 朱恬恬
朱田田 朱亦好 朱正清 朱碧云 朱弘毅 朱敏敏 朱家諾 朱華平 朱天啟 朱鏵 朱國楨
朱智華 朱墨 朱華強 朱本華 朱彥茵 朱彥玫 朱蘭靜 朱登坤 朱傳狄 朱奉彪 朱佳鈺
朱米汶 朱意若 朱匯令 朱詡 朱匯集 朱炎 朱同 朱成泰 朱新民 朱化 朱平 朱宇 朱洵
朱姓起源之女孩起名
朱宇軒 朱凌宇 朱夢蔭 朱雅寧 朱書軍 朱秀華 朱元璋 朱鴻飛 朱雪儀 朱沁軒 朱馨鈺
朱明軒 朱悠然 朱子軒 朱彥冰 朱懌 朱姝堯 朱書君 朱成超 朱賢雋 朱曉 朱建國 朱愛
朱家熙 朱茵櫻 朱嘉駿 朱蕾 朱君逸 朱家曦 朱澤涵 朱冰鈺 朱俊秀 朱倬萌 朱雅菲
朱凱光 朱茜 朱廷佐 朱皓天 朱蘊秋 朱愈 朱喜薇 朱亮 朱奕瑾 朱胭 朱汝明 朱勇 朱慶晉
朱倬語 朱梓杼 朱昂爵 朱藝彤 朱嘉俊 朱泳鋟 朱奕 朱美姿 朱姝 朱國利 朱春來 朱沐軒
朱玉周 朱晉 朱星語 朱曉雅 朱志成 朱冰冰 朱瑞仕 朱宸菲 朱彥丹 朱仕俠 朱嘉儀 朱若晗
朱碩 朱熙 朱鈞秀 朱蔭 朱煜熠 朱芷辰 朱觀玨 朱昆峰 朱清林 朱隆基 朱甲亮 朱軒
朱妤嘉 朱夢彤 朱彥芮 朱雅嫻 朱語箴 朱佳璇 朱雪麟 朱馨若 朱焱 朱宇凱 朱文慧 朱元斂
朱元郎 朱厚成 朱爵樂 朱子璇 朱醞華 朱華南 朱銘釩 朱駿輝 朱安然 朱瀚 朱璐銀 朱祎平
朱高尚 朱寸岍 朱珂歆 朱崳恬 朱潭 朱煜萌 朱韻 朱一 朱華語 朱洋 朱建忠 朱泰寧 朱彥彤
朱俊豪 朱銘凡 朱懿蝶 朱馨懿 朱瀲月 朱赫 朱軒揚 朱槿鈺 朱馨顏 朱耀 朱明新
朱寧銀 朱剛 朱凌 朱璽志 朱平平 朱諸 朱翎嘉 朱松松 朱俊煜 朱子涵 朱奕鎣 朱恩霆
朱子佩 朱伽欣 朱彥揚 朱靜雯 朱瑋 朱立斌 朱櫻若 朱樂垚 朱澄 朱書岐 朱雪荔 朱苡柔
朱研 朱熹 朱振馳 朱瀚宇 朱焉 朱言 朱嬲 朱啟建 朱慶慶 朱炎鑫 朱為宇 朱家堯 朱露廣
朱亟昕 朱洋成 朱薈鴻 朱惠鴻 朱伊伶 朱垣名 朱藤騰 朱子桐 朱煒豪 朱清 朱桐慧 朱玉雯
朱菁菁 朱涵韻 朱子萱